晋江行一、明教、摩尼宫和草庵寺
标签:
晋江明教摩尼教草庵寺姜母鸭 |
黄昏时分出了高铁站乘出租车往晋江市区去,恰逢周末交通高峰期,街上满是下班的人和车辆,让我们这些外人首先体验到晋江工商业的发达。好不容易来到阳光广场的酒店,楼下便是步行街,好不热闹。放下行李匆匆下楼,穿过熙熙攘攘的步行街去寻找两个街区外、CCTV《味道》栏目推荐的姜母鸭餐馆。这是一家只卖姜母鸭和有限几个小菜的小餐馆,先到门外排队点菜。好不容易排到我了,正在忙碌的老板让我等着,他抽空点算了一下订单,然后又核对了一遍存货,这才回答我:还可以给你一只!
已经过了饭点,所以我们在店内还能找到座位,用餐高峰期肯定是一位难求的。自己取来碗筷和茶水,又等了大半个小时,我们的姜母鸭终于上桌了。姜母鸭相传是皇宫御膳流传至民间的,用当地产的番鸭加老姜、米酒等置于砂锅中烹制而成,补而不燥,是晋江的特色美食。
晋江是少有的几个机场在闹市区的城市,还好夜晚禁止飞机起降。周六的早晨,城市与她的居民一样仍沉浸在夜生活后的沉睡中,街道恢复了清静,我们驱车前往华盖山下的草庵寺。草庵寺是一座摩尼教寺庙,摩尼教就是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为公元3世纪波斯人摩尼所创,隋唐年间由西域传入中土。自从前几年在太姥山探访过摩尼宫(白云寺)后,就对这个如风一般忽然而来,又如风一样突然消失的西域古老宗教充满兴趣。而草庵寺不但是我国唯一的摩尼教寺庙遗存,据说也是世界现存唯一摩尼教寺庙遗址。
在山下停好车,徒步走近这座传奇的寺庙。这是一幢隐藏在茂密山林间的闽南风格红墙碧瓦三进建筑,规模很小,但相比相比其在宋代始建时的“草庵”,已经是“豪华”了很多。这座异域小庙无论外观和内饰等形制都已经本土化了,与中土的其他庙宇没什么两样,唯有正殿正中石壁上供奉的“光明佛”石刻外形与中土其他庙宇供奉的神佛明显不同。相比闽南地区其他寺庙的香火鼎盛,这座小庙有些冷清,游客寥寥。偶尔有步入小庙的香客,双手合十准备跪拜时会对岩壁上那幅陌生的佛像产生困惑:这是什么菩萨?
太姥山白云寺因建筑风格有些“独特”,也被当地人怀疑是摩尼教寺庙而称为”摩尼宫“,并有明人傅汝舟五言诗《摩尼宫》"太姥上升日,乃在摩尼宫"佐证,但却没有实物为证。草庵寺的光明佛雕刻却是世上遗存的唯一一幅摩尼教雕像,寺外发掘的一些瓷片等文物也证实了这一点。
由身后山林吹来的清风掠过草庵的燕尾飞檐,消逝在大海的方向。一如这随海风而来的明教(摩尼教),在这片东方的土地上飘落、发芽、繁衍……,然后,又在风中消逝的无影无踪。
离开草庵寺后,我们来到安平桥。这是一条横跨安海湾的梁式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长度超过2千米,故当地人俗称“五里桥“,是中国最长的古石桥,正是因为她太长了,桥中间不得不建筑凉亭供过来行人、客商休息和躲风避雨。迄今有近900年历史,数百年来一直是闽南海岸居民的交通要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