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矾花

(2014-05-01 22:29:39)
标签:

山矾

郑花

文化

分类: 花园
山矾花


[清]陈淏之《花镜》卷三花木类考:
山矾花:
    山矾花,一名芸香,一名郑花,多生江浙诸山。叶如冬青,生不对节,凌冬不凋。三月看白花,细小而繁,不甚可观,而香馥最远,故俗名七里香,北人呼为玚花。其子熟则可食。土人采其叶以染黄,不借矾力而自成色,故名山矾。二月中可以压条,分栽。采置发中,久而益香,放床席下,去蚤虱;置书帙间,辟蠹鱼。

注释:
    系山矾科的灌木。叶互生,单叶。花两性,为穗状花序。学名Symplocos caudata,Wall.

蓝紫按:
    原文中说了一个关于“山矾”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他没有明说,也没有引用,我不妨引一下原文。黄庭坚《山矾花二首》序云:“江湖南野中,有一小白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野人号为郑花。王荆公尝欲求此花栽,欲作诗而漏其名,予请名山矾。野人采郑花以染黄,不借矾而成色,故名山矾。”他说山野中有一种小白花山里人都管它叫郑花,王安石想移栽这个花,又嫌“郑花”这个名字不好听,我提议叫它山矾。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这里的山里人用这个花来为布染黄色,有了这个花,不需要矾土矾石就可以染成了,不如叫山矾。
    他还为山矾写了两首诗《戏咏高节亭边山矾花二首》,其一:“高节亭边竹已空,山矾独自倚春风。二三名士开颜笑,把断花光水不通。”其二:“北岭山矾取意开,轻风正用此时来。平生习气难料理,爱著幽香未拟回。”诗写得很一般,不如诗前的小序有意思。在他之前,山矾没有正经大名,只有一个小名叫“郑花”,在他之后,咏山矾的诗就慢慢多了。他的外甥徐俯自然也是江西派诗人,写过一首咏山矾的词《南柯子·山矾》 :“细蕊黄金嫩,繁花白雪香。共谁连璧向河阳。自是不须汤饼试何郎。 婀娜笼松髻,轻盈淡薄妆。莫令韩寿在伊傍。便逐游蜂惊蝶过东墙。”他说这个山矾花啊,花蕊金黄,花瓣雪白,就像玉一样。(“北人呼为玚花”,玚就是玉)怎么个白得像玉呢?就好比历史上著名的小白脸何宴的脸很白,魏文帝不信,叫他来吃碗油泼辣子面,何小白脸吃出一脸汗来,掏出手巾来擦脸,越擦越白嫩,可见是没有敷粉,可见是真白。这个山矾花的白,就白得像玉,像何郎的脸庞。
    南宋的诗词评论家葛立方写过一本书,叫《韵语阳秋》,也提到了这一段:“江南野中有小白花,本高数尺,春开极香,土人呼为玚花。,玉名,取其白也。鲁直云:‘荆公欲作诗而陋其名,余谓名曰山矾,野人取其叶以染黄,不借矾而成色,故以名尔。’尝有绝句云:‘高节亭边竹已空,山矾独自倚春风’是也。近见曾端伯《高斋诗话》云,此花即唐昌玉蕊花,所谓‘一树珑松玉刻成,飘廊点地色轻轻’者。以余观之,恐未必然尔。玉蕊,佳名也,此花自唐流传至今,当以玉蕊得名,不应舍玉蕊而呼玚,鲁直亦不应舍玉蕊而名山矾也。岂端伯别有所据邪?”他这个置疑是很有道理的。玉蕊花这么好的名字,从唐时流传到南宋,不会舍玉蕊而呼玚,黄庭坚也不会舍玉蕊而另取名山矾。是不是曾端伯另有依据呢?——其实真没什么依据,估计他听说过玉蕊花这个名字,又没见过,等看到了山矾,觉得这花白得像玉,花蕊金黄,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玉蕊花了。他不知道玉蕊花是西番莲又名转子莲的。
    《本草纲目》说山矾:“山矾生江、淮、湖、蜀山野中,树高大者高丈许。叶似栀子,光泽坚强,略有齿,凌冬不凋。三月开花,繁白如雪,六出黄蕊,甚芬香。”二十四番花信风中,它排在第六,还在立春之前。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在山矾之前,也不是没有咏郑花的,杨万里有一首 《雨中送客有感》诗:“不知春向雨中回,只道春光未若来。老子今晨偶然去,李花全落郑花开。”李花郑花并列,何等自然工整,比用山矾还要来得质朴天然有趣味。
山矾花

山矾花

山矾花

山矾花

山矾花

山矾花

山矾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