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11-13 22:42:30)
标签:

文化

分类: 花园
茶


[清]陈淏之《花镜》卷三花木类考
茶:
    茶一名 荈,早采为茶,晚采为茗。其叶以谷雨前采者为贵。花色月白而心黄,清香隐然,瓶之高斋,诚为雅供。且蕊在枝条间 ,逐一皆开,性畏水与日,不浇肥者,茶更香美,其所产之地殊多,但不宜于北,今就最著名而衡之。松罗、伏龙、天池、阳羡等类,色翠而香远。岕片产吴兴,是茶而实非茶种,皆为江浙第一,惜不多产。至于荆溪、武夷稍下;六安可入药,而香味不及。天目径山次之。此外所产,只可供本土之用耳。藏茶须用锡瓶,则茶之色香,虽经年如故。近日闽茶以松罗杂真珠兰焙过,而香更烈者,终不若天然香味之足贵也。

注释:
    属山茶科,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品种极多。制成红茶或绿茶,为我国对外贸易主要出产之一。

蓝紫按:
    我这篇讲茶花,不讲茶。茶花者,茗花也。
  

《说文·艸部》:“茗,荼芽也。”陆羽《茶经》:“茶之源,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他说茶的来源有五种:茶、槚、蔎、茗、荈。茶就是茶,槚是苦荼(《尔雅·释木》),蔎原义是香草,“蜀西南人谓茶曰蔎”(扬雄《方言论》),茗是晚茶,(郭璞:“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荈除了是晚茶,还是“茶叶老者”(《玉篇》)。

    但结合其他文献来看,他说的这五种,有的是品种如苦荼,有的是方言如蔎,有的就只是早采晚取之别,或曰春茶秋茗。早就有人指出了这一点,陆德明《经典释文·尔雅音义》上说:“荈、荼、茗,其实一也。”——别那么啰嗦,它们就是茶。

    但茶圣之所以是茶圣,就是要比别人更讲究一些。他在“五之煮”中又说:“其味甘,槚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这是在分辩各种茶的味道如何了,在他尝来,槚、荈、茶三种,回味各有不同,其甘苦自知尔,并不是有的人认为的那样,都是一样的。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陆羽说这个茶啊,叶子像栀子,花像白蔷薇。陆羽用单瓣白蔷薇来比喻茶花,是有些道理的。一来茶树长在深山老林,寻常人难得一见,而蔷薇则是随处都有的花;二来茶花单瓣白花,平展如碟状,和野蔷薇的单瓣白花平展如碟确实很像。

    但为什么要用野生单瓣白蔷薇来比茶花,而不是用山茶花来比茶花呢?我想这与山茶花进入大众视野稍迟有关,最早记录山茶花的典籍是三国蜀汉平昌令张翊的《花经》,北魏时期有关花卉的专著《魏王花木志》有记载:“山茶似海石榴,出桂州。”但似乎没引起多少人的关注,到了晚唐的段成式撰《酉阳杂俎》提到山茶,还是用的他的描述,但又有所发挥和增补:“山茶似海石榴,出桂州,蜀地亦有。山茶花叶似茶树,高者丈余,花大盈寸,色如绯,十二月开。”他要说明山茶长什么样,得说花叶似茶树。还有就是山茶花多为红色,白色的山茶花和茶花还真的是不太像。

    “茗花发”,非指山茶花开,而是说茶树的花开了。我们见惯了山茶花,通常简称其名为茶花,忘了茶树也开花。山茶与茶,同为山茶科山茶属的植物,关系十分亲近了,再往下,茶为茶亚属,山茶是山茶亚属,但茶花又确实容易和山茶花混淆,为滋区别,便称茶树的花为茗花。王象晋《群芳谱》即有【茗花】一条:“茗花,即食茶之花。”他说茗花,就是吃的茶的那个花。

    山茶的花期是1~4月,茶的花期是10至翌年的2月,茶花比山茶花还要早开那么些时日,因此【花历】中,茗花与山茶都是十二月花,但茗花在前,山茶在末。

    花有区别,山茶花有红有白,茶花(茗花)为白色;山茶花多顶生,偶有腋生,红花一朵开在肥绿的植株顶端,十分显眼;茶花(茗花)多腋生,藏在叶片底下,不太为人所察觉。除非茶园人家,很少人能看到茶树开花,因此山茶花稳稳地坐了山茶与茶花这两把椅子,不用担心邻居会来争名。

    与山茶花的花大色艳但无香不同,茶花(茗花)有香味。明万历年间的博物学家屠本畯撰写《茗笈评》中有说:“人论茶叶之香,未知茶花之香。余往岁过友大雷山中,正值花开,童子摘以为供。幽香清越,绝自可人,惜非瓯中物耳。乃予著《瓶史月表》,以插茗花为斋中清玩。而高濂《盆史》,亦载‘茗花足助玄赏’云。

    高濂是明万历年间杭州人,曾在北京任鸿胪寺官,后隐居西湖。其人所谓诗词歌赋,鉴赏文物,无所不涉,琴棋书画,茶酒烹调,无所不通。他写有《四时幽赏录》,其中“冬时幽赏”有“湖东初晴远泛。雪霁策蹇寻梅。山头玩赏茗花。扫雪烹茶玩画。雪夜煨芋谈禅。山窗听雪敲竹”等十二种闲趣。西湖边的狮峰产龙井茶,冬天去山头看茗花,正是绝好去处。他在《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中说:“茗花,即食茶之花。色月白而黄心,清香隐然。瓶之高斋,可为清供佳品。且蕊在枝条,无不开遍。”蕊在枝条,也是说茶花生在叶腋,而非顶端,正是需要瓶之高斋,方能欣赏得到,不然以茶园之茶树,高不及腰,密不透风,有花也没法赏了。

    茶花有没有香,香好不好闻,也不是人人都认可的。明末的冒辟疆在他的《岕茶汇钞》中就说:“茶花味浊无香,香凝叶内。”有人不同意,清人陆廷灿在《续茶经》中引用冒句,又用明末陈仁锡的《潜榷类书》中的话反驳说:“茗花白色,冬开似梅,亦清香。”然后说:“二说不同,岂岕与他茶独异欤。”冒辟疆说茶花不香,难道是他家的茶树品种不同?

    凡香花皆可窨茶,茶花也不例外。顾元庆《茶谱》说:“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橘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蕊之香气全者,量其茶叶多少,摘花为茶。”明中期另一位植物学家屠隆的《茶说》中就说:“茗花入茶,本色香味尤嘉。”用茶花窨茶叶,想法颇妙。

茶

 
茶

茶

茶

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