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陈淏之《花镜》卷四花果类考
通草花通脱木
通草①一名活茺②,产于江南。木高丈许,叶如蓖麻。作藤蔓大如指,其茎大者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出五叶。六、七月间开紫花或白花。茎中有瓤③,轻白可爱,女工取以染色饰物最佳。结实如小木瓜④,核白瓤黑,食之甘美。或以蜜煎作果。其花上有粉,能治诸虫瘘恶毒。
注释:
①系木通科蔓性灌木。学名Akebia quinate,Dcna.
又名万年藤。花单性,同一花轴上着生多数雄花和少数雌花,呈紫色。花后结浆果,味甘可食;种子可榨油,嫩叶亦可食。名见《本草经》。
②系通脱木,系五加科小乔木。学名Tetrapanax papyriferum,Koch.
也叫通草,异物同名。茎直立小分枝,质脆如草本,含有白色的髓。叶掌状分裂,有长柄,集生于茎顶;花排列成圆锥花序,花瓣四片,茎髓切薄可制纸花和各种装饰品。名见《用药法象》。别名“离南”、“倚商”。
③系指通脱木。
④通草一称木通,原产我国,今江苏、河南、湖南、湖北、四川、广东等省均有分布,惟尚少人工栽培。果实味美可食。此外尚有三叶木通,果略小,种子均可榨油,嫩茎亦可食,茎蔓供药用。
蓝紫按:
这里是说的两种植物:木通和通脱木。因为都叫通草,陈淏之老先生也搞不清了,合在一起写成一篇,说得含含糊糊,好似是一种花。在古代,由于交通或培植不易,很多花作者们没亲眼见过,都是抄书,左抄抄右抄抄,各地叫法又不一样,以至错误百出。
像这一篇,前面已经写了“木高丈许,叶如蓖麻。”紧跟着后面就写“作藤蔓大如指”,好像这种植物一会是木本,一会是藤本。我想老先生写到这里,肯定也很抓狂,这本书看看那本书翻翻,想揪个人来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放今天就简单了,既使没法亲眼见到,只要在网络上输入拉丁文学名,一百度一谷歌,什么都出来了。
不过这两种植物,我都见着的,还都拍了下来。上海植物园四号门出口处,路中间的椅子靠背上,有攀援的铁丝格架子,夏天的时候,就种得有五叶木通。而通脱木,则是在沙生植物馆的对面路边上。
先说木通吧,就是文中先提到的通草花。
木通:
又名通草花。“作藤蔓大如指,其茎大者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出五叶。六、七月间开紫花或白花。结实如小木瓜,核白瓤黑,食之甘美。或以蜜煎作果。其花上有粉,能治诸虫瘘恶毒。”因为“枝头出五叶”,所以又叫五叶木通,那是为了要区别三叶木通。
三叶木通又叫“八月札”。是一味中药,又叫预知子,燕蓄子、畜蓄子、拿子,桴棪子,覆子,木通子,八月瓜,八月炸,野毛蛋,冷饭包,野香蕉、羊开口、玉支子、腊瓜。主治舒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当然五叶木通同样是一味中药,通经活络,镇痛通乳。
不过呢,在城市里,种几叶木通都不是为了得到一味中药,而是绿化观赏。作为藤蔓植物,五叶木通开花很好看。
通脱木:
“一名活茺,产于江南。木高丈许,叶如蓖麻。茎中有瓤,轻白可爱,女工取以染色饰物最佳。”
我想之所以木通会和通脱木搞混,除了两种植物的名字里都有一个“通”字外,主要原因是通脱木的茎里有“白色的髓,切薄可制纸花和各种装饰品。”而这种“轻白可爱,女工取以染色饰物最佳”的手作花,习惯上称呼它为“通草花”。
红楼梦十八回“隔珠帘父女勉忠勤
搦湘管姊弟裁题咏”里写贾府为了正月里贵妃要回家省亲,正是少花季节,只能人工增花了:“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元春在轿内看了园内外光景,叹道:‘太奢华过费了!’忽叉见太监跪请登舟。于是下与登舟,只见清流一带,势若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得如银光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却用各色绸绫纸绢及通草为花。”
“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却用各色绸绫纸绢及通草为花。”这一句,恰是为“茎中有瓤,轻白可爱,女工取以染色饰物最佳”作注解。
苏轼曾写四花相似说。他说:“荼縻花似通草花,桃花似蜡花,海棠花似绢花,罂粟花似纸花。”
把通脱木的茎髓趁湿时取出,截成段,理直晒干,切成纸片状,其纹理细软洁白,可以剪裁粘贴,再染以颜色,可与真花媲美。做通草花出名的是扬州,《扬州画舫录》上写:“……四边饰金玉沉香为罩,芝兰涂壁,菌屑藻井,上垂百花苞蒂,皆辕门桥象生肆中所制通草花、绢蜡花、纸花之类,象散花道场。”
这个就是可以做通草花的通脱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