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游记之四:街子古镇

标签:
川西崇州街子古镇河洛面旅游 |
分类: 客厅 |
,在QQ群里说:我要做读者,我要这么BH。写《地主婆的幸福生活》的秋李子安慰我说:我读者也在我文下说过类似的话,还是在我宣布开V那章,而且直言她要去看盗,我第一反应就是pia死她
。她又说:昨天我很悲催的跑到看我盗文的人空间里面留言,请她把写的长评发到晋江我的专栏里面去。
我喜欢这条沟渠,虽是人工挖掘的,但渠边的树木茂盛,遮盖渠边,比大多数的河道都要来得美丽。
又是一个分水鱼嘴,川西人民真是很好地贯彻了李大工程师的精神,活学活用,用至极限。
渠上小桥,渠边茶座,有乡民在卖各式小吃。
鱼嘴向下,水入河道,便是青山碧水。
河岸上的茶园,一杯茶不过10元。
茶园在竹林之深处,这样的地方,谁会不喜欢?
渠边人家以网花苘麻搭出花门楼,这么高大的苘麻,我没见过。
网花苘麻,锦葵科苘麻属,俗名金铃花。
网花苘麻的花像一颗心,上面还有血丝网络,吓煞人也。第一次是在浙南永嘉县的楠溪江芙蓉村看见,后来在植物园也见了不少,这次又在川西看到老朋友了。
街子镇的饭店门口老板养的一对鸟,叫什么“老gua”,我对鸟不熟,不知道它们的学名。
小店老板在做“波丝糖”,为他为什么这糖要叫“波丝糖”,他说:这糖的做法是从新疆传来的,新疆以前叫波丝。我在肚子里狂笑一阵。
波丝糖。我没写错,不是波斯,是波丝。这糖不太好吃,我买了一盒,吃了一个,剩下的扔了。
河洛面架子。也写作河漏面或饸饹面,河捞面。成形于蒙元时期,发展在河洛一带,因此叫河洛面。有的地方志喜欢拔高自己,便附会说模仿河图洛书而生,河图洛图这个伏羲大神创造出来的玄幻级别的图案,还是不要轻易附会的好,画虎不成反类犬。至于河漏,应该是仿其音而拟其形,饸饹则是无聊文化人的添油加醋,河捞就是完全的意会了。
吃河洛面不是莜麦就是荞麦,这两种面粉都没有拉劲和筋道,不是蒸面窝,就是揪鱼鱼儿,要做面,只能借助河洛工具了。揪一团和好的荞麦面团,搓成河洛架上圆孔的大小,塞进去,抬起架子的上半力臂,压下去,面通过架子圆孔底下的模具,就成了面条,直接扑通就下了锅,方便得很。市面上好象有袖珍的塑料的小河洛架,看见了我就买一个回来,没事自己在家压面玩。
面条下锅了
面条出锅了
加上红烧牛肉,香喷喷啊香喷喷。
拌一下,让主角面条更加醒目。
古镇的塔和旧屋,走到这里,有点古镇的感觉了。
五级砖塔,由于在维修,四周都围了彩条布,没看见介绍,不知这塔是什么年份的。
古塔和老树,在这个角度,塔真是小得来,其实没这么小的。
屏风般的四株老银杏。老北京有一句话,要知道这院古不古,看看门前的大槐树。有这么四兄弟像门神一样守着这古镇,就可以不去怀疑这镇古不古了。
这张看上去高大了。
戏台子。
新街的新开店里,还有古老的手工匠人在,这是一个打铁作坊,有融炉和铁砧。
这铁砧看上去用了很多年,没准是小店的主人的父辈留下的手艺了。
最后在街上看到了这个广告板,喜欢上头那个“街”字的变形,有屋檐有古塔,又确实是一个“街”,妙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