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清早&大青枣

(2009-01-17 11:19:21)
标签:

青枣

红枣

水果

地名

文化

分类: 书斋

大清早&大青枣

以前看过一出戏,皇帝老儿和皇后娘娘没事干,叫来一个大臣让他猜谜,问他皇后娘娘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大臣想破头也想不出是什么——当然了,换了谁,谁也想不出啊,就算是该名大臣是聪明绝顶的纪晓岚,也想不出是吧?那大臣踱了七七四十九个圈子,只好唱:大清早急得我汗淋淋。没想到村干部似的皇帝老儿拍手大笑,说:就是大青枣,爱卿不愧是以聪明闻名。

这又让我想起了前些天看的一个妙人纳兰妙殊的博客,她写《皇后娘娘的柿饼子——所谓“民间想象”》里有这样的妙文:

前日读蒋星煜先生的书《以戏代药》(该书初版于1980年),某篇记录一段河南曲子《关公辞曹》:

曹操(唱):

在曹营我待你哪样不好?

顿顿饭四个碟两个火烧。

绿豆面拌疙瘩你嫌不好,(问过河南同学关于“拌疙瘩”,她亦懵然不知。)

厨房里忙坏了你曹大嫂!

 

京剧中关于这个情节的唱词是这样的:

曹操(西皮快板)

在曹营我待你恩高意好,

上马金下马银美女红袍。

保荐你寿亭侯爵禄不小,难道说你忘却了旧日故交!

 

然而若是给纯朴的乡亲们唱戏,“美女红袍”之类的话怎能打动人?“手挺猴”又是什么玩意儿?

 

另又找到一个版本:

 

曹操(唱):

曹孟德在马上一声大叫,

关二弟听我说你且慢逃。

在许都我待你哪点儿不好,

顿顿饭包饺子又炸油条。(太周到了!)

你曹大嫂亲自下厨烧锅燎灶,(老曹讨了个贤惠婆娘啊)

大冷天只忙得热汗不消。

白面馍夹腊肉你吃腻了,(真是口刁,白馍腊肉还会吃腻?二爷是成心为难曹大嫂)

又给你蒸一锅马齿菜包。

搬蒜臼还把蒜汁捣,

萝卜丝拌香油调了一瓢。(曹大嫂整饭菜的能耐真大)

我对你一片心苍天可表,

有半点孬主意我是屌毛!(老曹太委屈了,放狠话——搁谁谁不委屈啊?!)

 

尚有第三个版本:

 

曹操(唱):

曹孟德骑驴上了八里桥,(孟德骑驴,不知倒骑还是正骑?“张果老”状还是“大姑娘”状?骑驴竟能追上关二爷的吃兔马么?)

尊一声关贤弟请你听了:

在许昌俺待你哪点儿不好?

顿顿饭四个碟儿两个火烧,

绿豆面拌疙瘩你嫌俗套,灶火里忙坏了你曹大嫂,

摊煎饼调榛椒香油来拌,还给你包了些马齿菜包,(马齿菜我都没吃过,多么珍稀尊贵的吃食)

芝麻叶杂面条顿顿都有,

又蒸了一锅榆钱菜把蒜汁来浇......(香油,蒜汁儿,枉将人馋死也么哥...)

 

这几段地方戏的板腔体唱词,除了以情动人之外,更铺排各类“最好的”吃食,加强表现力。乡亲们在台下听着,想象着曹大嫂七个碟子八大碗地,在桌上摆开香油煎饼和蒜汁榆钱,感想必定是——唉呀妈呀!这么老些好吃的都拢不住关二爷的心,他还非要回去找他大哥,你们说二爷那得是多忠的人儿啊!

2、山东吕剧《下陈州》中著名唱段:

听说那老包要出京,

忙坏了东宫和西宫。

东宫娘娘烙大饼,

西宫娘娘剥大葱。——娘娘也不是好做的差事。

 

说回大青枣,我从前不爱吃新鲜枣,对《白毛女》里唱的“大红枣儿清又香”没有一点认同感,觉得鲜枣水分少,咬下去比放了三个星期的苹果还要木乎乎。有一年去什么地方玩,在街市上看见有卖枣的,小小个,青青的枣皮上有一点点深红的斑,朋友说去买点那个吃,我说:炒干胡豆有什么好吃的?我牙不好,咬不动。干胡豆,当地的叫法,就是晒干的蚕豆。这话一说完,就被朋友笑,说居然有人把新鲜枣子当胡豆。但是从我的那个角度看过去,小小粒,绿皮褐点,和干胡豆真没什么两样。后来还是买了,干干硬硬,连口感都像。

然后觉得,枣,还是晒干的红枣好吃。小时候俺娘吃中药,难得里面有几粒枣,就会被我捡出来吃了。那时候吃的东西少,过春节时偶尔有红枣供应,如获至宝。用冰糖炖了,水多枣少,炖得一锅枣汤清清微黄,看着就觉得温暖,闻一下,一股香甜,尝一口,一嘴甜香。如今倒是经常炖红枣汤喝,去核的沧州小枣,里面还加了别的东西,有时是湘莲,有时是淮山,有时是兰州百合,有时是四川银耳。中国的滋补食材真是妙,名称前头还要加上产地,无形中就温习了一下地理课,还有一种正宗老字号般的陈年封缸酒味道,显得特别的有传承和文化。有些地方从来没去过,但是由于天天看,时时听,熟得就像老外婆的园子。

什么黄岩蜜桔,砀山梨,沙田柚,增城挂绿的荔枝,南丰贡桔,四川红桔,廉江橙,烟台苹果,岱红樱桃,广西甘蔗,温岭西瓜,平湖瓜,洞庭东山的杨梅西山的桔,临安的小胡桃,白沙枇杷,莱阳梨,天津鸭梨,无锡水蜜桃,新疆香梨,哈密瓜,吐鲁番的葡萄……什么叫地大物博,这个就是。我们从小就在地理课上学到了这个词,面对如此丰富的水果,加深了百千次的印象。我们的地理不是在课堂上学的,而是在水果摊上学的。提起这些地名,第一个引起生理反应的,就是嘴里生津的蜜甜。

这个大青枣,大得像小苹果,水分又多又足,味道又清又甜,口感又细又嫩,一口咬下,满嘴的汁,果肉脆生,几乎连皮都感觉不到。贵的摊要卖10元一斤,便宜的却只有3元8,就要看买的人会不会转,有没有闲心多逛了。

放青枣的碗,就是上次买的梅子青是龙泉青瓷的洗子,蜡梅开得正好,折一枝下来,装点一下。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大清早&大青枣

大清早&大青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