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立秋
(2008-08-07 22:04:26)
标签:
立秋节气文化 |
分类: 客厅 |
今天立秋,但对上海这种地方来说,前一天与这一天没有任何区别,甚至立秋之后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立不立秋,差不多都被人人忘了,盼望立秋了能凉快,简直是个笑话。
但在北方,立秋这天是有讲究的,有的地方要咬秋,有的地方开始贴秋膘,吃羊肉。一个夏天熬过去了,熬得油枯灯尽的,神消思疲,每天都是喝点绿豆汤什么的凑合着,立秋了,要慰劳一下自己。
而天气,也有了变化。虽然白天依然酷热,夜晚却真的凉爽了。
有一年我在北京过的夏,那年真热,天天四十度,白天还顶着毒日头出去玩,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紫禁城颐和园香山长城,恭王府老舍故居国子监,琉璃厂潘家园,买了张月票,拿着本地图,一天一个地方地逛,生生地逛瘦了一圈。因住在安外,晚上常去地坛遛达,从早到晚热烘烘的,一丝风也没有。觉得这日子真是难熬啊,怎么这么热,比上海热多了。
哪知到了晚间,忽然感觉到一丝凉风,风穿过地坛的大树枝叶,吹过烦燥的身体,让人猛地一醒,才想起今天是八月七日,立秋了。立秋了,睡在床上,忽然没汗了,是真的凉了,还是心里作用?
应该不是心里作用,那天以后,睡得明显安稳了,可以一觉到天凉,临拂晓时,还要盖点东西。农历,节气,物候,真的是一件奇怪的事件,到了这一天,就是会有变化。哪怕白天还是四十度,但晚上就是凉。也只有在长江以北的地区,才有这么明显的不同。
张承志曾经写过《天道立秋》,我借他的篇名,也附庸一章。文末转贴他的原作:
……
突然觉出“凉爽”的一刹那,我怔了一怔。那低低的唤声正阴柔地浸漫而来,一瞬之间,不可思议,永远汗流浃背的身体干了。我吃惊地回顾,发现行人们——北京人们都在彼此顾盼。接着,满树叶子在高空抖动了,并没有风,只是树杈间传来一个讯号。我差一点喊出声来,一切是这样猝不及防,只在那分秒之间,凉爽的空气便充斥了天地人间。
我几乎想落泪。久久的苦熬居然真能结束,立秋是真实的。只这样怔了一刹那,天空中那凉爽开始疾疾运行。如同有一只无形的巨手,按动了一个无形的天道的开关,把怜悯和公正一同随着凉爽送进了这个苦难世界。蓝天顿失了那种眩目的光亮,此刻蓝色纯正。风升得更高,连梢尖上的叶片也在凝思——但是涌涌的凉爽漫天盖地而来,在这一个时刻之中消除了全部往昔的苦热。
我感动地站在大街正中。
我在沉默着呐喊。我是证人,我证明天理的真实。凉爽溶化着抚摸着我。它是证人,它证明我坚持到了今天。
立秋……中国简练的总结呵。那个时刻里我突然懂得了古典的意味。古人的遭遇,古人的忍耐,古人的感受与判断,以及古人的划分与总结。立秋二字,区别凉热,指示规律,它年复一年地告诉我们这些愚钝的后人——天道有序,一切都在更大的掌握之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