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将发行40亿元无担保中期票据
(2012-08-08 18:52:39)
标签:
最新净值0.718上证2160中国建材企业债券股票 |
分类: 企业分析 |
中国建材还是AAA信用评级,实在是太垃圾!
中国债券市场的深度危机,将在5年之内集中爆发,并连锁反应,造成中国市场大规模的金融动荡!
加上这次发行的40亿元中期票据,中国建材股份公司待偿还的中期票据及企业债余额一共150亿元,已经触及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占比公司净资产40%的上限。2012年一季报显示,中国建材股份的净资产为382亿元,这还是包括其152亿元空洞商誉的结果。382*0.40=152.8亿。
接下来,中国建材已经没有继续发行企业债券的任何余额。回归A股IPO,明摆着的圈钱救命,可能实现吗?
拭目以待!
2012年8月8日,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3323.HK)发布2012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发行公告。
详情请见中国债券信息网:http://www.chinabond.com.cn/Info/14396174
公告显示,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发行2012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以下简称“中期票据”)已获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此次中期票据发行的主承销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联席主承销商。
本期发行金额共计面值40亿元人民币中期票据,期限5年,无担保。票据将于8月15日发行,按面值发行,发行利率根据簿记建档结果最终确定。
经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综合评定,本期中期票据的信用级别为AAA级,发行人的主体信用级别为AAA级,评级展望为稳定。
公告显示,目前公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待偿还余额为171亿元,其中本部待偿还中期票据余额100亿元、企业债券余额为10亿元,下属子公司待偿还短期融资券余额为61亿元。
公告表示,公司本期中期票据拟募集资金40亿元,其中28亿元用于公司置换部分银行贷款,12亿元用于补充公司下属子公司部分流动资金需求。
在此之前,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发行100亿元的无担保中期票据。
2012年3月20日,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发行2012年度第一期20亿元无担保中期票据;
2012年12月5日,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发行2011年度第二期50亿元无担保中期票据;
2011年10月10日,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发行2011年度第一期30亿元无担保中期票据。
风险提示与说明
投资者在评价发行人此次发行的中期票据时,除本募集说明书提供的其他各项资料外,应特别认真考虑下述各项风险因素。
一、本期中期票据的投资风险
(一)利率风险
本期中期票据存续期内,受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况、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以及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市场利率存在波动的可能性。市场利率的波动可能使本期中期票据的实际投资收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流动性风险
本期中期票据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进行流通,在转让时存在一定的交易流动性风险,可能由于无法找到交易对象而难于将持有的中期票据变现。
(三)偿付风险
本期中期票据的存续期限内,如果由于发行人自身的相关风险或不可控制的因素,如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发行人的现金流与预期有可能发生一定偏差,从而可能影响到本期中期票据的偿付。
二、与发行人相关的风险
(一)财务风险
1.存货跌价的风险
公司的存货主要包括下属子公司采购的各种原材料、自制半成品及在产品和产成品等,2009-2011 年末及2012
年一季度末公司存货分别为47.76 亿元、72.47亿元、97.28 亿元和111.94
亿元,增长明显,主要是公司扩大生产规模、相应增加存货储备所致。公司已计提了足额的跌价准备,但由于原材料及产成品的价格呈波动状态,未来若原材料以及产成品价格大幅下降,公司可能面临存货跌价损失影响整体利润的风险。
2.偿债压力较大的风险
近几年公司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资产及负债规模均有大幅度提升。2009-2011年末及2012
年一季度末,公司负债规模从596.34 亿元增长至1,340.99 亿元,其中流动负债由379.97 亿元增长至895.10
亿元,非流动负债由216.37 亿元增长至445.89 亿元。2011 年末及2012
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水平分别为76.30%和77.84%,资产负债率处于较高水平,存在负债增长带来的财务风险。
3.未来资本支出较大带来的风险
近年来,公司充分把握国家对水泥行业的政策导向以及对大型水泥企业的政策支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公司发展规划,未来三年公司水泥板块将以联合重组等方式整合现有的水泥目标市场,实现资本扩张,预计未来投入将超过300
亿元。此外,公司其他业务板块亦将投入约100
亿元用以产能扩张等活动。未来几年公司联合重组及产能扩张的资金需求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公司面临一定的资本支出压力。
4.政府补助收入较大的风险
公司的补助收入主要是增值税返还及财政补贴、财政奖励以及其他政府给予的补助资金等,2009-2011
年,公司获得政府的补助收入分别为10.26 亿元、15.46亿元和25.30 亿元,其中增值税返还分别为4.76 亿元、6.77
亿元、11.96 亿元。2011
年政府补贴收入占公司营业外收入及利润总额的92.84%和18.02%。除增值税返还外,其他补贴收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若未来政府补助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可能对公司的盈利情况产生影响。
5.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2009-2011 年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38.24 亿元、60.87 亿元和88.61 亿元,2012
年一季度末为80.49 亿元,该科目近三年增幅较快主要是因为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所致。从账龄来看,2011
年公司应收账款中账龄在1-2 年以内的占比为93.29%,2
年以上的占比为6.71%,公司已采用账龄分析法及个别认证法对应收账款计提了充分的坏账准备,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可能面临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
(二)经营风险
1.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风险
水泥是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2011
年,公司水泥业务板块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超过70%。水泥作为一种基础性建筑材料,消费需求与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有较强的相关性。在国家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带动下,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规模和速度都刺激了水泥需求的迅速增长,全国水泥供求关系总体良好。尽管未来国家仍有水利建设、保障房建设等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规划,但投资的推进力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加上房地产调控政策等多种因素,未来水泥行业的需求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市场竞争的风险
我国的建材行业属于完全竞争性行业,企业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激烈。2009
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来引导行业的有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水泥等行业的重组步伐。目前我国水泥行业正处于重组整合的高峰期,规模小、技术落后的水泥企业逐步减少,大型企业的规模优势和定价能力显著提高,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以公司为代表的大型央企在行业内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但公司水泥业务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此外,公司作为亚洲最大的石膏板生产商,其主要竞争对手多为具有国际水平的国外建材集团,轻质建材产品的竞争激烈。若公司不能有效增强竞争优势,巩固行业优势地位,可能造成市场份额下滑,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3.产能过剩的风险
2009 年9 月26
日,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水泥产能的扩张速度快于水泥需求的增长速度,产能过剩将引起行业竞争加剧、水泥制造企业盈利能力下滑等风险。2010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水泥行业准入条件》,于2011 年1 月1
日正式实施,以此严格抑制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并鼓励现有水泥(熟料)企业兼并重组,以促进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和结构调整。尽管有国内水泥旺盛需求的拉动,但将于2012
年集中释
放的新建水泥产能仍将为整个行业带来产能过剩的风险。
4.原燃材料成本上升可能使公司盈利水平不确定的风险
公司水泥生产的原燃材料以煤和电为主,煤、电成本约占生产成本的
60%。近年来,煤炭价格受市场需求旺盛以及运力不足等因素影响呈现上涨态势,电力价格也随之不断上涨,煤、电价格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盈利情况。煤炭价格的高位运行和电价的上涨预期使公司的盈利水平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三)管理风险
公司分、子公司较多,业务经营区域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及海外少数国家和地区,增加了跨地区管理的难度。目前公司已对现有企业采用运营区管理、区域化管理等模式进行管理整合,若公司出现管理能力下降的情况将会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率,不利于公司的协调、持续发展。
(四)政策风险
1.产业政策风险
水泥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高耗能行业,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较大。2007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有关通知》,要求淘汰落后产能;2009 年9
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指出包括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并指出坚决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2010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水泥行业准入条件》,严格抑制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并鼓励现有水泥(熟料)企业兼并重组。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将会对公司经营造成一
定影响。
2.环保政策风险
公司的主要产品水泥、轻质建材会产生气体排放物、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我国十分重视环保问题,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环保法规和条例,对违反环保法规或条例者予以处罚。如果国家有关环保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发行人将为达到新的环保标准而支付更多的环保治理成本,从而对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前一篇:夕阳行业中的朝阳企业
后一篇:坚决看空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