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月是故乡明
初到美国的人,常常惊诧于那又大又圆的月亮,边看边忍不住点头:美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的月亮更大更圆。尤其是在郊区地段,驱车从高速路上驶过,空旷的大地,深邃的夜空,悬挂着硕大的月亮仿佛触手可及,想象中那才是被李太白呼作“白玉盘”的明月。
据说,美国的月亮之所以显得又大又圆又明了,一是因为美国的环境保护比中国做得好,大气也较干净,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美国人口不那么密集,光污染少,从肉眼的角度观月,确实更大,更圆,更明亮。
反观国内,虽然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着同一轮月亮——“千里共婵娟”,可咱们看到的月亮相比国外就显得那么朦胧,那么瘦小,那么遥远。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纷纷迁入高楼大厦居住,每每夜深人静,梦醒时分,推窗放眼凭栏远望,映入眼帘的总是应接不暇的灯红酒绿,闪耀满城的万家灯火,哪里有“婵娟”的影?
但是无论如何,在国人,尤其是海外游子心中,月是故乡明,思归多苦颜,不管国内的月亮是小是大,是暗是明,是浊是清,是隐是显。它曾洒在李太白的床前,与诗人和孤影在花间换盏;它曾伴王昌龄到百二秦关,叹李将军难觅魂飞阴山;它曾笼罩着杜牧的秦淮岸,奈何后庭曲催红了泪眼;它曾上欧阳修的柳梢头,黄昏后是否有佳人出现;它曾与李后主相顾无言,望不尽山远天高烟水寒;它曾见李清照漫卷了竹帘,任信沉了鱼,书绝了雁;它曾照苏东坡欢饮达旦,起舞弄清影把酒问青天......
美国的月亮与之相比,显的那么苍白和平淡。
中国的月亮,从来都是在人们的心中,它的阴晴圆缺总是与人事代谢、往来古今、是非成败、宠辱得失、富贵穷通、悲欢离合血脉相连。国人悲秋,悲的不是秋风萧瑟秋草黄,而是年年岁岁秋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国人赏月,赏的不是月满西楼月照松间,而是亲人团聚天伦之乐,和五千年文明留传下来的内涵。
中秋又至,明月正圆。趁节日气氛意正浓,情正酣,祝大家心想事成,阖家团圆!
中秋佳节之夜,借此(他人)文章以寄思乡之情。祝父母、亲人和朋友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