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小心投资矿股过程中的种种“陷阱”
此文章由 Devil_St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和作者 Devil_St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澳洲这个矿产大国, 矿股无疑是能吸引投资者的一个主要投资选项。
从全球第一大矿业集团BHP BILLITON,到MARKET CAP几百万澳币的迷你小矿股,
都被不少交易者视为通往财务自由的道路之一。
但不管澳洲法制如何健全,上市矿股中龙蛇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仍让不少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忐忑不安。 其实在投资矿股的过程中,
虽然能保证赚大钱的策略存在的可能性很渺茫,但能避免出现十指烧焦的一些基本观察和筛选矿股的方法还是有的。
以下是集合我这几年总结的矿股经验, 和大家分享一下:
1.小心HEADLINES
不少矿股, 特别是EXPLORATION COMPANIES喜欢把一些让人惊喜的探测结果放在HEADLINE里来吸引投资者的眼球,
比如 “Significant RC Drilling Results: Au 6g/t
12m”。有的交易者一看到这些ANNOUNCEMENT里的这类标题,
就想也不想地已高开的市场价杀入,到头来收市或者第二天就出现股价高开后大幅下滑的现象, 导致短期内严重的损失, 还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如果这个交易者能仔细阅读DRILLING RESULTS DETAILS, 也许就能发现,
这个探测到的“高纯度”矿脉其实并不连续,而且矿脉存在的深度也是可能把HIGH
GRADE的经济价值严重削弱的,因为UNDERGROUND MINING所需要的COSTS有可能是OPEN-PIT的几倍。
2.不要轻易被SAMPLING和SURVEY RESULTS诱导
虽然JORC的规则规定了如何定义RESOURCES, 但是却没有对PRELIMINARY
SAMPLING和SURVEY的结果诠释作任何约束。这造成了不少GREENFIELD小矿股利用这个空子,
例如筛选高纯度的矿石样品来重点报导,过分夸大SURVEY勘查结果的“利好”面,有的还结合引用附近历史大矿的JORC
RESULTS和开采矿石数量来对投资者和交易者进行误导。
3.远离没有技术人才的管理层
成功的矿股不一定必须有个矿相关专才的MD/CEO,
SUITS-就是我们所说的金融或者法律管理人才也同样可以领导一个矿业公司走向成功。但是如果整个BOARD没有一个矿专业人士,
那么投资者就得小心了, 特别是在矿股火热的2005-07年,出现不少这种全由非专业人士组成的管理层领导的矿股,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跟风进来赚快钱的, 这类型的矿股很难禁受住时间的考验。
4.注重矿运行中的可持续性发展因素, 小心高运营成本的矿股
有的矿股为了讨好投资者, 达到季度生产目标, 不惜成本, 短期内加班加点增大产量。 在产量增大的同期,
造成生产成本大幅拉升,大量蒸发现金储备。 金属现货价或者澳币对美元兑换价如果突然来个调整, 这类型的公司很容易就会出现现金流问题,
甚至会陷入债务危机,有破产清盘的危险。
5.避免没有便利设施(UTILITIES)的矿
任何矿的顺利营运离不开基本的许多基本的设施和供应。 电, 水, 燃料, 公路,
铁路,和港口等重要因素,关系到前期资本投入或者日常运营成本是否会过于庞大,直接或间接决定矿开发的可行性。 打个比方,
如果附近没有电网,则意味着可能需要建电站或者用柴油发电机来给采矿和矿处理工序提供能源,
前者资本投入巨大而后者则运营成本高昂。离港口近的矿,可以考虑利用公路来做运输; 而离港口远的矿,
则要考虑建造成本相对十分高昂的铁路和液固混合物管道(SLURRY PIPELINES),
当然如果能已较便宜的价格和其它公司共享现有的运输铁路也是个能大幅节约成本的好办法。
6. 近水楼台, 未必先得月
NEAROLOGY可以说是为矿股特别量身定做的一个词汇, 简略意思就是,
当一个新的矿脉被发现,除了和此矿区有直接利益的公司股票会大幅上涨之外,
拥有附近地区勘探权和开矿权的矿业公司顿时也“鸡犬升天,
身价暴涨”。不少交易者就是因盲目跟风,堕入NEAROLOGY的陷阱。
通常被NEAROLOGY捧起来的矿股,所拥有的都是未经证实有矿存在或者未经证实有经济效益的所谓“潜力矿”,
虚火一过, 未能在短期内发现矿脉的连续性时,热钱迅速撤离的可能性相当之高。 所以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和准备,
最好别因NEAROLOGY的原因来投机这类股。
7. 留意矿股的年报质量
这里说的质量不是指年报内容的好坏,
而是“可看可摸”的印刷,纸张和装订的质量。
通过这些印刷品,我们可以对公司的日常开支方式做“管中窥豹”。当然每间矿业公司都有自己的MARKETING
STRATEGIES, 有的公司比较高调,较擅长调动市场的积极性, 当然营销开支也会偏大; 而有的公司比较低调, 能尽量减少开支,
为股票投资者节省资金, 细水常流型。不管哪种类型的公司都有成功的典范和失败的例子,
所以不能以此决定此公司是否值得长期投资的依据。
不过,有一点特别得注意的是, 公司的年报质量是否保持一致 (CONSISTENCY)。 如果去年的年报可比精装LV BROCHURE,
而今年的却和免费报纸相似, 那么从某个侧面来看,
很可能公司的财务状况出现了问题,继续留守(HOLD)的风险可能会增大。
前一篇:莫以一人的心思 揣摩大众的心理
后一篇:又逢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