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螺水泥2011年度固定资产折旧计提24亿元的思考
(2012-04-12 17:36:38)
标签:
最新净值0.8052350点海螺水泥资产折旧股票 |
分类: 海螺水泥 |
应网友“鹤flying”的提醒,我认真地看了一下海螺水泥2011年年报中关于资产折旧的信息数据。
年报153页:
海螺水泥2011年度一共计提折旧人民币24.67亿元,这部分计提折旧计入当年的生产成本。
反映在海螺水泥的固定资产上,到2011年年底,海螺水泥的固定资产净值为430亿元,其中房屋及建筑物188.5亿元,机器设备234.5亿元,办公设备1.45亿元,运输工具5.89亿元。
到2011年年底,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557亿元,也就是说,海螺水泥自建厂以来,一共投入固定资产557亿元。这些年累计折旧了127亿元,其中房屋及建筑物30亿元,机器设备86亿元,办公设备4.34亿元,运输工具5.82亿元。
2007年年底,海螺水泥的股东权益不过110.80亿元,也就是说,海螺水泥自成立到现在,其固定资产折旧部分,相当于把2007年以前的整个海螺水泥工厂都给减掉了!
海螺水泥关于折旧年限见年报98页,其中,房屋及建筑物为30年,年折旧率3.17%;机器设备15年,年折旧率6.33%;办公设备5年,年折旧率19%;运输工具5~10年,折旧率9.5%~19%。
难道水泥设备真的如此短命吗?海螺水泥最终,剩下的只是一堆破铜烂铁?
事实上,海螺水泥在安徽本部的许多干法水泥生产线多建在上世纪90年代,如今生命力依旧旺盛,15年已经过去了,现在是以“固定资产为0”在继续做贡献。更有,宁国水泥厂的第一条4000吨干法生产线建于1982年,如今已经运转了30年!
如果海螺水泥不再进行新的规模扩张,那么按照现在的资产折旧速度,15年后,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其机器设备价值将为0!
但是,我相信,到时候,海螺水泥众多的生产线依旧能运行良好!
财务报表,也许并不能真实的反映海螺的实际运行情况。在我看来,海螺的真实盈利情况,应该在报表数据之上,至少每年能多出10亿元来。
2011一整年,海螺水泥稳步推进工程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水泥项目并购重组,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亿元。其中新增熟料产能3,360 万吨,水泥产能3,100 万吨,余热发电装机容量116MW。截至2011 年底,海螺水泥熟料产能达1.64 亿吨,水泥产能1.8 亿吨,余热发电总装机容量739MW。
由此看:
2011年的固定资产投入占比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为128/430=29.77%
2011年新增熟料产能占比为3360/16400=20.49%
2011年新增水泥产能占比为3100/18000=17.22%
2011年新增余热发电装机容量占比为116/739=15.70%
按照现行的430亿元,任何人也不可能复制出海螺现有的固定资产规模,哪怕有新有旧!
按照2011年的建设成本,430亿只能重构,熟料产能1.13亿吨,水泥产能1.04亿吨,余热发电390MW。当然这些都是新的。
一点心得,财务报表并不能100%如实地反映一家企业的真实情况。
发改委公布数据,2012年3月份,全国水泥产量17928万吨,日平均产量578万吨,同比增长7.9%。
今年水泥增长形势,超出我的预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