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苍鹰掠过地面

(2012-03-17 09:45:47)
标签:

最新净值0.751

上证2404点

万科

中联重科

海螺水泥

杂谈

分类: 股票投资

“鹰有时飞得比鸡还要低,但是鸡永远也飞不到鹰的高度。”

 

股票投资,就是要与伟大的企业为伍,追逐像苍鹰一样翱翔的企业。

 

两条路,一是哺育一只嗷嗷待哺的幼鹰,只是这需要投资者的慧眼,如何区分一只小鹰和一只鸡仔;另外,就是当苍鹰掠过地面的时候,勇敢骑上它,让它带你重击长空,这需要投资者的沉着、勇气和敏捷。

 

满仓海螺,又开始有些无所事事。读中联重科和万科的年报。

 

整体上看,中联重科和万科,还是那样的优秀。当然,短期看,工程机械下半年的形势赶不上上半年;房地产,2011年赶不上2010年。但是,中联重科和万科,依旧保持行业王者的强势增长。

 

从2010年接触中国股市以来,我一直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建设速度是不可维系的,当然,这也成了我过早错误地排斥了海螺水泥而未加仔细研究的原因;2011年以来,我判断,工程机械的扩张也是无法维系的。但是,这两家公司,依旧保持相当可观的业绩增长和可观的毛利率水平。

 

出于保守的角度,我还是热衷于海螺水泥,毕竟水泥是一次性消耗品,任何新的房地产建设和工程机械销售,都是为新的水泥产品服务。在市场对基建一片萧瑟的预感当中,真要死的,那么也必须是工程机械和房地产死在水泥原材料之前。

 

就行业地位和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来看,我个人认为,海螺比万科和中联重科更占据行业的龙头优势。

 

这些天,白酒热火朝天。虽然去年我也曾研究过五粮液、酒鬼酒,还有今年的金种子,但是作为一名理性的投资者,我下不了手,我无法把自己的投资希望寄托于一个国度醉生梦死的继续。

 

平安保险的年报,平淡无奇,更不必说业绩下降40%~50%的人寿了。我本人从骨子里极度排斥保险产品,我相信许多看好保险公司的投资者,其自身也绝不是保险产品的拥护者,因此,我实在弄不明白他们看好保险业的出发点到底是什么,除非相信,傻瓜一辈子都还是傻瓜。

 

个人认为,中国的保险业,现在就一直有再融资的需求。如果当他们进入大批量保单的偿付期,这种寅吃卯粮的庞氏骗局将无法继续。如果寄希望于保险公司是投资高手,那么他们的市值就只能靠净资产说话,PB=1,今天,巴菲特的Berkshire就是这样的结局!

 

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劳动力成本的大幅提高,未来,中国的上市企业的盈利水平应该要持续下降。其实,中国的许多企业,都还是在榨取廉价劳动力的血汗钱。万科,在年报里已经承认了这点。这也是我看好煤炭需求,但不投资煤炭企业的原因。

 

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实在是太苦了!这也是我离开中国十几年,因为最近和中国股票打交道,更多时间在网上,更多精力了解中国之后的感受。

 

股票投资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投资那些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企业,与他们同风雨,共成长!

 

昨天,家里添了一部iPad3。第一感觉,其他的电脑,就好比是有了彩电,还看黑白的一样。企业把家用产品做成了艺术,自然就有了高额利润的源泉。苹果如此,宝马、奔驰也如此。

 

还不知道苹果今年推出的电视到底是什么模样,但是中国的联想、海信,一定将举步维艰。高清晰的iPad3完全能充当小屏幕电视功能了,在Youtube上看电视剧的效果,已经远远超越普通的电视机。

 

2011年,全球电视机销售第一次出现负增长。国内的报道,还是说是西方金融危机的影响。岂不知,美国股市都回到2007年金融危机以前的高峰了!苹果带来的冲击,是实实在在的!

 

1984年,当我上初中的时候,有幸在学校里第一次接触到苹果电脑,谁可曾想今天的未来世界。30年的风雨路,苹果如此,乔布斯如此,人生亦如此。

 

 

附:万科2011年致股东信《向着阳光奔跑》,很另类,全文几乎能成为价值投资者认真思考周期股的范本。当然,我对万科依旧保持很谨慎的态度,个人认为,万科近年来的业绩高速增长,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地价和房价持续上涨的时间差。

 

  致股东

 

  这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冬天。或许太阳之下,本来并无新事。经历过2006年以来完整行业周期的我们,对冬日的再临,不应有任何诧异,亦无须任何惊惶——决定行业广阔前景与向上趋势的长期性因素,并未发生改变;而驱动市场短期波动和反复调整的深层次矛盾,其实也别无二致。关于这一切,在过去历年的报告中,我们已经反复讨论过。

 

当然,市场周期的起伏跌宕,与天行有常的季节轮换,仍然存在差异。对于季节,我们不仅能洞明其交替次序,也不难掌握精确的变换时点。而要对市场周期的时间节点做出同样精准的预判,则困难得多。市场是人类事务。人类具有预期,懂得总结规律,并总会试图去运用它们。人类的观察、判断、预期和行为,各自存在差异,却或多或少都会对这些事情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人类事务,往往并不具备自然现象那种恒久不变的规律性。

 

变化与不变

 

对于市场,也许变化是唯一的不变,不确定性是唯一的确定。因此一直以来,我们主张“应变重于预测”,反对高估和迷信自身的预测能力,即使我们在这种能力上相对具有优势。而比“应变”更重要的,可能是“不变”——不变的信念和理想,对永恒商业逻辑的理解,以及尽可能稳定的经营策略。

 

在过去的报告中,我们已经详细讨论过,企业存在的理由、职业经理人的使命,以及万科始终坚持的经营原则。在这些问题上,不同个体、组织可能有不同的选择,但每种选择一旦作出,通常都具有其稳定性,甚至变成难以改变的路径依赖。

 

而经营策略通常则更为灵活,大部分企业会根据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判断,选择自己认为当前更为适宜的策略。但是,当环境短期变化高度复杂,甚至方向逆转的时间长度短于企业策略调整产生作用所需的时间长度时,频繁调整策略的结果可能恰得其反。而当市场的长期发展方向远比短期波动趋势更易于判断时,经营策略的稳定性,则较其灵活性,可能更为重要。

 

万科的经营策略,相对是比较稳定的。这些策略包括:坚持小户型和装修房;坚持快速周转和较少的土地储备;重视合作;稳健的投资策略;以及推动住宅产业化和绿色建筑

 

关于快速周转、稳健投资、重视合作,以及成为卓越绿色企业的愿景,在以往的报告中,都曾经做过较为详尽的讨论。而其余两点,在这里可以进一步作出解释。

 

小型化与装修房

 

在行业领先企业中,万科的平均户型可能是最小的,而万科也可能是最先实现基本装修交房的企业。万科对住宅小型化和装修房的坚持,最初源于企业理想而非商业考量。

 

中国本来就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而中国正在经历的全球有史以来最快的城市化进程,必然导致人口流入地家庭数量、人口密度迅速上升,而城市建设、土地开发的速度,很难跟上城市化的速度。只有节约利用土地,才能用有限的土地,满足尽可能多家庭的居住需求。早在1990年代末,我们就注意到这一点,并一直坚持住宅小型化是必然趋势的判断。从2001年开始,万科就展开了小型化住宅的专项研究。近年来,万科销售的产品中,144平方米以下户型,占比一直接近90%。

 

同时,城市化过程中,年轻人群是迁移并定居的主流,城市新移民中,单身或无子女年轻家庭占比很高,这意味着超小户型过渡型住宅,存在广泛的市场需求。近年来,超小户型住宅供给的缺失,导致特大城市出现了大量“合租”现象。我们相信,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针对这一情况,万科的20平方米以下超小户型住宅,已经完成研发,并进入到投产环节。

 

随着客户的年轻化,城市家庭对于丰盛多彩人生的追求日益凸显。需要消耗大量时间、精力的装修过程,逐渐成为年轻家庭的一项苦役。相对于客户个人装修,企业无论在采购议价、质量控制能力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此外,集中化装修产生的装修垃圾远少于分散装修,有利于节能环保。集中化装修,也避免了邻里间装修时间不同步而产生的相互干扰。目前,万科在建的公寓产品基本都是装修房,未来公司交付的产品也更多将是装修房。

 

另一方面,作为专业住宅供应商,我们希望,我们制造的是生活用品而不是投资筹码。大户型通常被认为具有更高的稀缺性,装修部分不能升值,只能折旧。因此投资性购房者偏爱大户型,偏爱毛坯房。但我们希望盖“有人住的房子”,不希望看到房屋售出后,长期处于空置的状态。作为企业,我们无法甄别、筛选客户。但小户型、装修房为主的产品结构,可以起到替代性的作用,可以提高我们客户中自住购房的比例。

 

万科选择住宅小型化和装修房,主要并非出于功利性的追求。但当初可能并未想到的是,这一选择却也给公司和股东,带来了现实的收益。在市场调整时、尤其市场因为限购政策而发生调整时,小户型、装修房对应的基本自住需求更为稳定。另一方面,对股东来说,重要的是回报率而非单纯的利润率。尽管装修房的利润率略低于毛坯房,但回报率却高于毛坯房。这一点,已经体现在万科近年来不断上升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上。

 

产业化的商业价值

 

相对于住宅小型化和装修房,万科一直坚持推动的住宅产业化,看上去理想主义的成分更重一些。但实际上,住宅产业化在商业考量上,具有相当清晰的逻辑。

 

衡量企业股东价值的方法有很多,但有两个指标显然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是企业最终所能达到的规模极限,这决定了企业长期的成长性;一个是企业在永续经营阶段的资产收益率,这决定了企业的长期收益水平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它不仅是企业长期盈利的底线,甚至是决定企业能否实现永续经营的基础。对于一个有志于成为百年老店、并不断提升股东价值的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能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不断挑战经营的规模极限?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管理的复杂性与日俱增。如果采用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生产单元越多,管理的难度、包括质量控制的难度就会越大。只有产业化,才是唯一的出路——产业化不仅能够带来规模效应,也使得管理复杂性对规模的敏感程度大幅度降低。

 

而近年来建筑行业的用工短缺,和人工成本的大幅上升,也使得住宅产业化的必要性不断彰显。从2009年到2011年,建筑行业的人工成本上升了一倍以上,但即使如此,198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愿意从事建筑行业的比例,仍然低于父辈的一半。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到农村外出务工者的接近60%。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住宅的施工量仍将保持增长,如果不走产业化的道路,用工不足将成为影响住宅供给的巨大瓶颈。

 

万科的住宅产业化,已经进入到规模化实施的阶段。未来几年,万科的产业化施工面积,将出现快速增长。

 

向着阳光奔跑

 

万科2012年的年度主题词是“向着阳光奔跑”。这一主题词的诠释是—— “冬练三九,创造健康人生;日善毫厘,成就健康企业”。我们相信,只有珍惜冬日的时光,才能更早跟上春天的步伐;只有通过每一步的积累,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我们相信,只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适应季节的变化;只要心存坦荡,阳光会指引我们正确的方向。这是万科全体同仁的共勉,也是我们希望向长期信任万科、支持万科的股东们陈述的心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