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王华的散文集---《五谷清水》

(2010-12-06 11:08:24)
标签:

杂谈

田园温暖与爱

阳剑

王华的《五谷清水》是一本散发着浓烈乡土味的散文集。作品执著于对乡村人事、民俗,乡情,风物的叙述,表现着乡村种种繁多的场面,叙述着我们熟悉的往事与行业,仿佛看见一幅乡村全景图。所以,我用“田园温暖与爱”来表达我个人对于作品的感受。

当今也有许多乡村诗歌与散文,与这些作品不同之处在于,王华的作品始终带着一种非常清新的泥土味,而不是站在工业文明的都市对乡村的一种个人打量,那种高高在上或者烙印着强烈的个人田园牧歌式的作品,只是把乡村作为一种文学的缅怀对象。而王华的作品始终充满了朴质与深情。因而,他笔下的田园,是一片稻香与米酒构成的真实画图,他笔下的人物,是一些平凡而闪光的真实角色,他笔下的场景,是让人熟悉而亲切的乡村素描。他的作品始终让我们感觉田园的温暖,与作者对于田园的大爱。让我们体会乡村历史的演化与文化的沉积,以及农耕文明生生不息的内在气韵。

就其写作的风格来说,《五谷清水》,并不因为描写乡村文学,语言也“乡土”,这也是王华与其他乡土题材作品的另一点区别。很多出生或者并不出生于乡村的作者,常常把乡村作为他们叙事散文的对象。但他们喜欢用一些看上去很朴实的语言,或者直接借用乡村的某些俚语,来故意营造乡村味。王华则在语言上有自己的强烈追求,他几乎在某一篇文章中,都用一种超出乡村的哲理性的语言,对乡村平凡的人事与场景,升华为某种哲学思辨,还有一些非常诗意化的句子,像铁匠一样抡锤时溅起的火花,亮堂着整个作品集。他写弹匠的老去——“弹匠师傅制造着覆盖别人的温暖,头上也在孤芳自赏的和声里,青丝堆起了白雪和一些时光的飞絮。”他写钟表匠,则用“收拾这些病态的钟表,督促它们继续在时光的甬道上浅吟低唱”。他写铁匠打铁,用的是“水在纯青的铁器上载歌载歌”等等。诸如此类的句子,让他的乡村叙述语言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语言的张力,既贴近叙述的对象,又上升为叙述的灵魂。因此,如果我们单单将《五谷清水》定位于乡村叙述,显然低估了。我认为作者的行文风格,与语言内涵,将乡村往事,乡村见闻,乡村场景当作了一块生铁,在他的锤打下,激活了农耕文化的历史沉淀,与农耕文明的哲学火花。在这种理念下,王华的作品,不是简单的诗化田园,而是将田园生长的万物,催出抽芽,看到金黄的果子。

在工业文明日渐强劲的时代,农耕文明已渐渐式微,王华生长在农村,用朴质的语言,叙述我们最为常见的亲切景状。他不是要对农耕现象的温情挽留,也不止于回忆,留念,欣赏,而是体会农耕文明强大的文化魅力。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只有中华民族的黄河文明没有被外力所毁灭。我们从《五谷清水》中,会时时读到这种生生不息文化的内在耐力。在西方文明涌入东方的今天,我们有哪一些传统的内在力量,将永远支撑着我们前行?读《五谷清水》,我们也不难体会到中华民族那种坚韧、图强,伸缩,不倔,当然,我们也会体会到那些愚昧,保守,固执。王华的乡村全景,带给我们的不是乡村诗话,一是份沉甸的思索。

当然,作为一本散文集来说,“草根清淡”一章,似乎游离了乡村的主题。如果这一章能作一些乡村的思考文章,而不把时尚的话题一并纳入的话,也许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