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qianzhenjie
qianzhenjie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8
  • 关注人气: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版《东汉》琐谈

(2007-06-29 22:41:00)
标签:

杂谈

分类: 评话杂谈

最近把连版东汉听了一遍,听过之后,有一些话不吐不快:

关于这部书的结构

这部书的结构来讲,是典型的先冷后热,从王莽篡位到兴复汉室这一段,整个给人的感觉就是平淡无奇,就是著名的昆阳之战,也是平平淡淡,而云台将们,除了姚、马、岑、杜四先锋外,其他人大都印象模糊,即使是姚、马、岑、杜,记得除了老是闯祸之外,也没什么出彩了,唯一让人有点兴趣的就是贾复三冲敌营了。但到后半段,从刘秀巡视河南到平定反王,书逐渐进入高潮,情节越来越曲折,场面越来越宏大,气氛越来越紧张,而云台将们,也是各显神通,大展拳脚,不让四先锋专美于前。同时,各反王之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也展露无遗,再加上连丽如娓娓到来的风格,不经意间就把这一段书听完了。所以前后两段相比,相差甚大。

关于刘秀

书中的刘秀,离历史上英明神武的光武皇帝相差甚远,但也不是一无是处,刘秀之于汉营,应该是一个精神领袖,起到了维系人心的作用,几乎没有人不拜服于他之下,而他用来招揽人的,不是别的,正是他那块东宫太子的招牌,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是一个BUG,因为当刘秀一亮出东宫太子的招牌,无论是谁,几乎都会死心塌地的扶保他,没有看到谁有丝毫怀疑,这也未免太扯了。但刘秀的确是如此“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兴复汉室,身登大宝。

书中的刘秀,比较重义,能够与云台将们推心置腹,亲如兄弟。每每当云台将(主要是姚期)因违反将令将受处罚时,就会看到刘秀出来求情,并且不惜与元帅撕破脸皮(邓禹、马援都曾受到过这种待遇)。这就使得众将更加为他肝脑涂地了。

书中的刘秀,还很好名。为了不让人家议论说闲话,给自己留下骂名,甘愿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让给刘玄,而不顾大局,这才引出了八奸臣潼关散将,众反王起兵造反的局面,最后还得自己带云台大将辛辛苦苦平叛,真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关于云台将

云台将是刘秀打江山的主力,也是书里重笔介绍的人物,在前半部中,出彩的基本上就是姚、马、岑、杜、贾、邓等寥寥几人,而其他的一些人,要到后半部才出彩。关于云台将,这里就不能不在提刘秀了,不知刘秀到底有什么魅力,云台将们为了他,可以与师长反目,与兄弟成仇,与朋友冲突,什么亲情、友情都不要了,可发一叹。云台将们,大多数武艺高强,但如果碰到硬手(如巨无霸),往往不顾身份,是要群殴的(贾复例外),或者用非正常手段(有点不光彩)解决对方(如梁林父子之死),书里对此往往大加赞赏;而一旦云台将们受到此待遇,他的对手们可就要饱受谴责,正方和反方的待遇就是不一样。

关于王莽

王莽,是书里的头号反角,按照传统来讲,在书里应该被塑造成一个暴君或者昏君,但是,书里的王莽的,却丝毫不令人厌恶,除了篡汉这一条所谓的“恶行”外,找不出其他缺点了,相反,优点倒有一堆:

首先,他爱才,凡是有才能的人,不问其出身,“基本”都予以录用,如提拔岑朋、吴汉等人,录用梁方,就可见一斑。唯一有缺点的是,他还是有常人的通病,就是以貌取人,这就使他的爱才打了折扣了。其次,他敬贤,对于一些贤明的人士,他都予以重用,比如象窦融;对于一些小人,他都提防着,比如象苏宪。第三,他宽容,除了在篡位之处杀了一些刘氏宗族和老臣之外,其他起来反对他的人以及家属,他都没有下手,比如马武是湖阳的首富,后来反了王莽,王莽也没有对他的家属如何,还是照旧是湖阳的首富。

从上面可看出,这版评书里的王莽,既不暴也不昏,但却还是没有好下场:他提拔的人,如岑朋、吴汉等,纷纷倒向刘秀一边,还美其名曰弃暗投明:他重用的人,如窦融、王风,则干脆干起了无间道,做卧底,所以他最后可说是众叛亲离,被凌迟、挖心,而汉营方面最后对待他的手段之残酷,与近代白公馆、渣滓洞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按理说他也没真正做什么损害民生的事(书里),不应该得到这样的下场。所以在这部书里,应该说对王莽这一人物的设定上有问题,不如象张版、田版那样就设定为暴君、昏君、民贼,不杀不足以平民愤那样来的好,因此比较可惜。

关于巨无霸

巨无霸——孤独的复仇者。尽管身具一身天下无敌的功夫,但也保不住家人的性命,被仇恨冲昏了头脑而毅然参加王莽军,可见虽然是反方的大将,但巨无霸并非是为了功名富贵而参加王莽军,完全是为了报仇,向他心目中认为的仇人——刘秀和他的云台将们,索还家人的性命,从而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所以说巨无霸这个人物完全是一个悲剧式的角色。更令人同情的是,天下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他,包括他的老师严光在内,对他有的除了责难还是责难,甚至联合起来对付他,于是就有了二十八宿云台将合围逼死巨无霸这悲壮的一幕,而且这个二十八宿大阵就是他老师所摆。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他的老师严光在得知他与刘秀作对后进行了调查,而且还查出了杀他全家的真凶,但却没有去找他讲明情况,而巨无霸书中也说了,他非蛮横无理之辈,而是一个正人君子,但老师并没有去说明道理,劝他回头是岸,而是看着他一步步错下去,直到最后摆阵困他,可见在老师心目中,他的性命远没有刘秀的江山重要,反倒是作为敌人的刘秀,对他倒还有些许同情。所以在这一点上面,巨发明显是孤独的,一直到死。

尽管书里一再强调,巨发的武艺是天下第一,但他毕竟是作为反方的大将出现的,除了刚出场时威风了一下之后,接着就一直是作为贾复的陪衬出现的,当贾复三冲王莽大营的时候,巨无霸除了出丑还是出丑,这样就造成了武力上面的混乱,到底谁是第一呢?贾复吗?不见得,他三冲王莽大营的时候,并没有与巨发真正意义上较量过,最后还是用暗器(飞锤),打了巨发一下,而且用到暗器的话正好说明了以正常手段打不过对方,如果他真的胜过巨发的话,最后也不用二十八宿云台将(包括贾复在内)合围逼死巨无霸了。但说巨发是第一罢,似乎也不行,毕竟他也没把贾复怎么了。所以这部书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大将的武力高低太模糊了,类似贾复和巨发的情况在后半部出现在贾复和梁林身上。可以说,在书的前半部基本可以说是巨无霸一人在抗衡云台将,因为王莽军方面,有本领的将领如王风之辈都是倾向于刘秀的,因此他们是出工不出力的,剩下没能耐又被云台将们摧枯拉朽般的摆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前半部基本可以说是巨无霸一人在独战云台将,最后二十八宿合围逼死巨无霸,结束了他的一生。

关于梁林

飞虎帅梁林——大羌王刘廷的三军大元帅,文武双全,有勇有谋,是后半部云台将最大的对手。用一句话来形容梁林的话,可以说是成也其师,败也其师。他的一身本领都是老师朱文华所授,可以说没有老师就没有他,正因为学了一身本领,才能够出人头地,做上大名鼎鼎的飞虎帅。但他的没落,也同老师有关,正因为老师撞死(的确是自杀)在他的锤上,才使他背上了“弑师”的恶名而引起了天下人的不齿,最后走向灭亡。

平心而论,梁林事实上并没有作什么对不起老师的事,老师保刘秀,他保刘廷,大家保的都是汉室宗亲,不过各为其主罢了。但朱老师就是想不开,但自己年事已高,已经不是徒弟的对手了,怎么办?反正不能便宜了这小子,于是朱老师使了一条“超级苦肉计”——撞死在梁林的锤上,使他背上了“弑师”的恶名而引起了天下人的不齿。的确,实践证明了朱老师的“超级苦肉计”是相当成功的,所以,到后来别人对梁林的误会越来越深,他也干脆就破罐子破摔了,从他打死师叔傅友德就可以看出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他在老师死后,他也没有丝毫敢对师母不敬,这从他对台城的态度可以看出来,虽然刘秀逃了进去,但因为师母也在其中,所以他围而不打,要等到师母离开了再进攻,不然的话,刘秀就算有N条命都不够。要说梁林最后死的也挺惨的,八大锤四个打他一个,最后还是靠姚期凭着宝马宝枪并且使诈才杀了他(后来他的儿子也是被姚期同样的手段杀死)。事实上,表面上杀死梁林的姚期们,但如果说他是被朱老师杀死的也不为过。三国里有“孔明遗计斩魏延”,想不到东汉里也有“朱文华遗计斩梁林”,呵呵。

说到梁林的武艺,是非常高了,无论是马援还是贾复,都没能战胜他,只打了个平手,后来还是贾复用暗器打了他一下,所以后来八大锤合战梁林的时候,也只打了平手,要没有姚期还杀不了他。但关于他与贾、马等人相比,到底谁高,书里就又含糊其词了,就跟贾复和巨发的情况一样。如果说前半部是巨无霸一人在抗衡云台将的话,那么在后半部,就是梁林一人在抗衡云台将,因为在各路反王中,有本领都倾向于刘秀的,出了工也不出力,而没本事的,又不是云台将的对手,而且还要拖后腿,于是乎,就出现了梁林一人在抗衡云台将的局面,梁林一死,实际上也就宣告了反王的失败。

关于反王

各路反王,似乎以大枪王刘庭、小枪王刘林兄弟为首领,其他有本领的还有大齐王田布,平阳王公孙美等寥寥几人,其他大多是平庸之辈。从各路反王云集百万大军造反来看,好象是声势很大,但仔细一分析,就觉得他们注定成不了气候。作为首领的大羌王刘廷、小羌王刘林兄弟,是典型的志大才疏之辈,离了梁林就什么也不是;大齐王田布,平阳王公孙美等几个有本事的反王,心里都倾向于刘秀,而且后来他们真的倒戈了;其他大多是平庸之辈,而且其中也不乏打着小算盘的,而大小羌王打心里也看不起他们,纯粹拿他们当炮灰用。他们之间如此勾心斗角,最后不失败的话反而不正常了。

关于武力

一般讲到历史演义的话,就不可避免的牵扯到武力问题。但东汉在这方面有些麻烦,上面已经讲过了,它的武力排行十分模糊,简直就不能排,整个244回书,听的最多的就是XX跟XX动手交战几十合“不分胜负”,这样一来,就不好说了,但仔细品味的的话高下还是能分的,比如经常出现这样的战例:姚、马、岑、杜四先锋出战,先是其中一人与敌交战,比如跟巨无霸,然后战几十合“不分胜负”(实际上是顶不住了),这时就有另一人上去替下前一个,继续交战,然后又是战几十合“不分胜负”,又有另一人上去替他,继续交战……直至到最后一个上去,又是战几十合“不分胜负”,然后就是四个一起上,群殴对手,然后战果就要看对手的实力了,比如象巨无霸、梁方,一人对付四个,还能占上风,而象昆阳王、火灵官张美仅能敌住四人,在这里,各人武力高下就可以看出来了。根据在下分析,东汉这部书不可能象隋唐那样列出详细的排名,而只能采取分层次的方法来显示武力高下,而同一层次的人,可以看作在伯仲之间,谁都有胜的可能,也都有输的可能,但对下一层次则有明显的优势,这样来看,东汉这部书的武力可以分五个层次:

第一等级: 巨无霸——天下无敌,这一点就在云台将中狂妄如马武,也不得不承认;

          贾  复——三闯莽军,巨无霸都讨不了半点便宜,云台将中首屈一指;

          梁  林——飞虎大帅,后半部贾复唯一的对手,云台众将最大的拦路虎:

          马山威——霸王再世,曾一度打的梁林找不到北,可惜智商低了点而丧命;

          公孙述——立地金刀,刀法当世第一,几合就把昆阳王斩于马下;

          马  援——与梁林打的不相上下;

          田  布——书中明言,在云台将中,只有贾复能对付;

          梁  方——号称无敌将,一人力敌四先锋,还占上风;

第二等级: 云南王——连败云台将,虽说占了宝兵刃之利,但要不是武功高强也是办不到的;

          昆阳王——也曾一人力敌四先锋,但只能维持不败;

          张  美——也曾一人力敌四先锋,但只能维持不败;

      寇  恂——已得马援真传,曾力敌云南王不败;

          郅  恽——轻功第一,身手不凡,但先天条件不足,攻击力弱,小棒槌没见过打死过大将;

第三等级: 姚、马、岑、杜四先锋、裴同、王伦、八大锤——经常被派遣出战,在云台将中也算是出类拔萃

第四等级:除上面之外的其他云台将,人数太多,不一一表述了。

第五等级:除上面之外的其他将领。

至于一些老将、高人、最后几回出现的小将,由于表现太少,就不放在排名中了。好了,话吐完了,终于痛快了。(注:本文绝非为翻案而写,纯粹是有感而发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