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题目,和美容无关

(2010-05-24 03:11:15)
标签:

心情

环卫工人

感动中国

卢安克

分类: 发泄
很小的时候我的梦想就是开一家双语幼儿园,很多年了我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考高中的时候我想上幼师职高,考大学和保研的时候我都想去师大,可是最终因为父母的不赞同而搁置。因为自己不够坚定,不够清楚自己能做什么,所以很多时候那些空想都飘在空气里没有降落点,无法向别人甚至自己描述的那种。

而今自己已经淡忘那些了,然后今天看到一段视频,虽然采访浅尝辄止,一个德国人用中文,用淡定的语言却点透了很多我隐约感觉到但是却无法用表达出来的念头,和我脑中那些抓不住的空想那么的契合,和我经历过的一些那么的契合

刚好那天和朋友喝酒聊天,说到没有做好准备生宝宝,他们都认为是物质条件不允许,这反而是我最不看重的一方面。只是本以为我会是最早生最多生的,渐渐的开始怀疑我对于教育的认知,不是科班的理论方面,因为卢安克也只是工业设计出身,但这一次我是很有兴趣看看他写的理论书籍,因为是用最亲身的体验凝炼出的。

我很想写一点什么,为我这个从不动脑的人日后提醒,哦,原来自己曾经这样想过~
视频是《面对面》采访卢安克,看看吧,他说话真的像诗一样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YPRaepTJLE/
后来找到他的博客,已经被迫关闭了,但是链接里面有他的书http://luanke.jiaoyu.org/
看视频的过程中一直欲哭无泪。恰巧前一阵刚分享过这篇文章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996020/

就像我会大声质疑朋友所说的,“如果我的孩子是个环卫工人,我一定会替他感到难受”。可是如果孩子是真的喜欢做环卫工人,哪怕因为不了解更广阔的天地,却确实感到幸福知足,你也要替他感到难过么?一个环境背景的博士毕业后,环卫工人和大学教授两份职业摆在面前,我不会觉得任何一个优越于另一个,只是我的父母却一定会用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我身上。也许一颗钻石,只想做一颗普通的石头,但却因为人们赋予它了价值而痛苦的成为一颗钻石,那么它依然是悲哀的。很多年来,我都是这么活的,当然确实没有为物质而担忧过,所以了解的越多,越想回到最初的起点。卢安克一个月仅需100多人民币生活费的生活,但是却比那么多的人都幸福满足,这就够了不是么?

从很小的时候就能带着比自己小的孩子玩,到现在还是每周被10个5岁小女孩“折磨欺压”一小时,我知道自己始终不能放弃,虽然我什么都给不了他们,但我从他们的笑脸上得到最大的满足。在我最低落灰暗的时候,唯一想到给自己力量的事情就是去找小孩子,只要看着他们的笑脸就已经足够。从来没想过去改变他们什么,只是想自私的得到内心的宁静。大学的时候有人问我,为什么啥时候看见你,你都在笑?我也不知道,思考了很久,大概是因为每周都去抱抱残疾小宝宝或者是给打工子弟小学教课,孩子们的脸让我灵魂得到了净化

在艰难读博过程中,越来越发现自己,没有办法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做事情,而当为别人做事情的时候就无比的有力量,所以如果最终我一事无成,让父母失望,我依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我是很容易遇到挫折就轻言放弃的人,那个时候我又想到了靠孩子救赎。终于当我放下心来,认识到自己没有必要去到任何一个目的地的时候,我释然了

可是没有人相信我是不带任何的目的去做事情的。我不需要认同,我只需要相信。我以为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永远无法代替别人去感受他的感受,哪怕是父母之于孩子,都不行。以前的自己,也不懂得自己为什么要去那么做,所以当别人问的时候,不晓得如何回答。所以当我在卢安克只剩下首页的博客上(5月20日刚刚关闭,原因请看这里)看到这段话“我不会跟别人合作,而只会为别人(的事)服务……如果你在某地方看到我叫人去做什么,你就要知道:这不是我的意思,我不会叫人做任何事情”,终于明白了,本来就没有为什么,终于坦然。

卢安克对柴静解释,那个男孩为什么不高兴的时候,我本以为有什么深层次的答案。可是他说,小孩子本来以为你是冷,才努力劈柴,后来知道你是为了采访的目的,不开心就写在脸上。我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我从小孩子身上学到的一件事情。原来孩子永远是最真的。而我们都曾经那样的“真”过

大一在爱心社的时候,非典刚过,活动复苏。我们资助的丰宁县贫困学生里面,刚巧有一个先天性法式四联症的小女孩是我的资助对象。知道以后我和妈妈说起,因为堂哥曾在穷苦的时候不治死去,我没有办法忍受因为几万块钱,就眼睁睁看着孩子有天发育后衰竭不治。于是one thing leads to another,后来整件事情被写成一条新闻,招致很多采访,除了孩子家乡的记者专程来北京我接受了以外,和我一起做这件事的男生还接受了CCTV新闻频道共同关注和东方时空。共同关注的记者对人缺少起码的尊重,在孩子家,对奶奶和宝宝镜头前亲密,镜头下丝毫无爱。于是新新本能的抗拒他们,内向一言不发的农村小女孩,在记者在家里的时候死死盯着镜头,任何时候发现镜头对准了自己,就马上用玩具熊挡住脸不让拍。

当时我不明白,现在想想那便是孩子的本能,和卢安克讲的那个小男孩一模一样。我于是也学着孩子,开始抗拒记者,记者发现我不让拍以后,跟着我坐车回学校,就用DV跟拍我,说“你当我不存在就好”,于是后来我同意简短采访,用DV记录,这些镜头后来出现在电视上,我并没有抗拒,只觉与我无关

记者问我,为什么这么做。我说,没有想过。记者不满意我的答案,又问那手术成功以后呢?我说,好累,人一下子垮下来,更没有力气去想。北京台的记者更恐怖,对我在安贞医院内的回答不满意,强迫我说他们编好的那句,类似“我希望帮助不相关的人,这样社会会更美好”的话。OMG我真的没有这样想,我做什么事情都和别人无关,能够不影响到别人,就好,更不会强加自己的念头在他人身上。卢安克说,你越想影响别人,反而越影响不到。可是大多数人意识不到这一点。

柴静带着中国人固有的价值观,问道了卢安克的父母,“难道他们不需要你去照顾赡养”。卢安克承认自己想过,“可是父母说不需要”。我们的追求太高,我们的追求太急迫,所以我们什么也感受不到。教给孩子的东西都是空说,不如让孩子们自己拍一部劣质电视剧来的印象深刻。可是,当成绩却是全校最差的时候,哪里来那么多时间拍电视剧呢?于是在物质最不丰富的那个山村,我看到了一群最真最酷的孩子们,很多年后他们不会成功,可是他们会最懂得感知生活,当他们死的时候最没有遗憾,会最觉得没有白活。而片尾那段,我还是没忍住哭了,不过太过伟大,我做不到。

然后看到卢安克拒绝推选他为感动中国候选人的时候,想到曾经也有杂志这样对我说“你接受我们的采访,就给你推荐感动中国候选”,被我厌恶的拒绝以后,再看感动中国时候就少了很多感动。那些选上的人物,哪怕一开始不带有目的性,最终却还是迷失了自己,成为媒体宣传的工具。还记得东方时空那个好歹还是加拿大归国的记者——比共同关注的稍微有素质一点,也对我说过,你要留好这些采访资料,将来对你都有好处。我知道大姐是真心为我好,可是我不是带着“美化自己简历”的目的去做这件事的,我现在都找不到自己的视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