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秘密遗嘱”背后的亲情危机   (零距离读报)

(2012-07-14 11:13:13)
标签:

房产

秘密遗嘱

刘老汉

南京雨花台区

杂谈

分类: 零距离读报

 

    《扬子晚报》7月13日载:南京雨花台区的 刘老先生有5个子女,几年前老伴去世的时候,孩子们为老先生独自居住的一套百余平米的房产要不要分、如何分产生了矛盾,以致相互不和。为让子女和睦,老人煞费苦心,分别给5个子女每人一份内容相同的书面遗嘱、都说把房子给你;实际上,老人却还留有一份法律效力更高、并经过公证的录音遗嘱,将房产留给了最孝顺、生活最艰难的小女儿。老人去世后,真相大白。儿女们也是百感交集,表示遵从老父遗愿。

 

一套房产、五个子女、六份遗嘱,刘老先生的煞费苦心令人百感交集。孤独的老爷子在子女们面前亲手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并且用这个谎言将原本为房产分割而产生隔阂、疏远了亲情的子女们拢在了一起,换来了他想要的和睦安宁。老爷子此举是聪明呢、还是无奈呢?真相出来后,被“欺骗”的子女们是心生埋怨呢、还是恍然大悟呢?人们--包括我们这些围观、评论此事的人在内--从这件事情中,又看到、读到了什么呢?

那一套房产似乎是整件事情的由来:为身患癌症的老伴治病花光了一生的积蓄,有子女提出让老人将房子卖了、分了钱,轮流在子女家居住,大家都来照顾老爷子。这办法应该说本没有错。但也有孩子提出不卖房子、为老人留个自己的窝,五兄妹定期去看望老人。这个办法当然也合情合理。然而矛盾就此产生了,意见相左的兄妹有了隔阂,夹在中间的老人和其他兄妹的关系也就变得微妙起来。由于房子这个病根在,亲情就受到了影响和侵害。至于房子该不该卖,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当事人是各有各的想法,别人更不好说什么。但有一点最重要:就是“怎么做对老人来说更好”?

这么一来,第一层面的那套房子不是问题,而如何处置房子、即如何分割分配财产才是问题。这是第二个层面。那么既然是财产分割和利益再分配,就必然存在谁得利、谁能够获利最大的问题。老爷子没有自己的房子,必然在子女家居住,五个子女各家情况不同,就可能对能否接纳老爷子居住以及住多久产生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对老爷子本人和子女们来说都是改变原有生活方式的大问题。所以即便是提出卖房、分钱、轮流照顾老爷子的子女,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也无法提供保证,而这种居无定所的生活不确定性,必然伤害老人的利益。换句话说,卖房分钱后老人是能得到一些钱、但是很可能面临老年生活的不稳定,而这种不稳定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

话说到这会儿,我们就不能不触及这件事情的低三个层面:亲情、伦理、道德。老父母养育了五个儿女,可说是辛苦了一辈子。当他们晚年的时候,正是子女们以寸草之心报三春之晖的时候。这不仅是法律的规定,更是中国家庭传承了几千年的伦理道德准则,是中华文明的根系所在。这里面的道理不要我多说,只要是个“人”就应该明白、就应该遵守,用老话说,这叫“天理”。然而,这些年来我们见过太多的事情,无论是蝇头之利还是万贯家财,弄得夫妻反目、兄弟相残、家庭分崩离析;在钱面前,人越来越不像人、越来越不是人。

值得欣慰的是,刘老先生苦心孤诣的这个秘密遗嘱的计谋,在它真相大白之际,得到了所有子女们的认同,得到了一个圆满的大结局。这样,老爷子不仅用五份遗嘱换来了他生前的晚年安宁,也因为孩子们的理解、感悟和遵从,也换来了他身后的安宁。设想一下,如果子女们为争夺房产再起战火、反目成仇,那老人家在九泉之下也难以闭眼呐!

想当年,雍正为防止诸皇子夺嫡争斗,建立了密诏建储制度,将立太子的诏书放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生前不宣。以此避免皇子们兄弟相残。今日的刘老爷子和当年的雍正大帝的手法倒是有几分相像。然而,手段毕竟不是德行,它只是“术”而不是“道”。我们今天应该找回或者重建的,是我们的道德准则,它也应该成为镌刻在人们心头的“正大光明”牌匾。

 

 

(江苏城市频道 2012.7.14  http://www.jstv.com/c/cs/ljl/201207/t20120714_996864.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