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鸟瞰 中间黄色建筑物是国父纪念馆 )
此行并没有在台湾各大城市穿梭,所以这里记叙的主要是台北印象。
若论城市建筑,别说与北京上海比,恐怕拿它与大陆二线城市比,也不及。除了101大楼,似乎也没什么摩天大厦、更别说鳞次栉比了。沿街所见建筑,大都显得有些年头了,看不出什么金碧辉煌,单从脸面上看,很让人质疑这也叫“国际化大都市”。
然而有一种东西立刻就触动了我们:在这看上去似乎陈旧、不像想象中那般奢华的都市,有着令人吃惊的良好秩序。
我很奇怪:台北街头每天奔驰着几十万辆摩托车,却听不到一声鸣笛。以此询问导游:是不是禁鸣或者是车辆出厂就不装喇叭。导游说:没有啊!也有摁喇叭的啊!可我真的没有听见摩托车的喇叭声。其街道即便是干道,与我们的景观道也相去甚远,但无论多挤,那蜂群一样的摩托车总是行驶在自己的道上,没有闯信号的、等待红灯的时候乖乖地停在区线以内。而且,无论是驾车的还是搭车的,没有人敢违规不戴头盔。
每见此,我总是想起自己的城市里那些个电动车、轻摩令人心惊肉跳的刺耳喇叭、还有那司空见惯的恶骂和吵架。
有一顿晚餐是在台北市著名的鼎泰丰吃的,它的绝活是汤包、蒸饺等小吃。因名头太响,每每等候餐位的食客在店门外的大街上都能排起长队。说实话,我倒并没有觉得它的汤包有多么好吃,毕竟南京早有鸡鸣汤包、尹式汤包等名点。让我感慨的还是它的秩序:狭小的店堂、满座的食客,清洁的餐具、认真的伙计。
这又让人想起了我们这里常见的店堂:闹哄哄的喧哗、油腻腻的地面、还有生硬的服务。
市政建设、城市建筑、市容环境……曾经让我们觉得是一回事,例如搞市政建设就是修马路、建广场、搞景观带风光带绿化带亮化带;谈城市建设就是拆旧营新,盖高楼、建高档小区;论市容环境则是治小贩、破违建、粉刷老房子的外墙……偏偏,我们缺了城市的秩序,缺了维系这个秩序的公民意识。
走进台湾大学,迎面是两排高大的椰林,据说当地人给学子最好的考试祝福语是:祝你如愿在椰林大道散步。我们在该校博物馆匆匆浏览,感受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留存于该校的历史脉络,这样的大学给人一种沉稳、内敛、厚重的力量。
距台大不远处,是台湾博物院。院子里有几株老树,树上栖息着几只松鼠,上串下跳,煞是可爱。当有游人尝试给它们喂食时,旁边就有一男子上前,和颜悦色地提示投食者看一告示牌,那上面写着在我看来数目惊人的罚款数额。
我问:真的罚款吗?答:肯定是真的。
台北故宫是非去不可的,没料想会有那么多人、且多是大陆游客。跨过海峡来到传说中的台北故宫、似乎都是冲着传说中的翡翠白菜和猪肉石去的,以致那几处展柜前几无立锥之地。好不容易挤进去看了,不过尔尔。倒是那国之重器毛公鼎让我心驰神往,还有那些传世的书法名画,令人流连忘返。
与故宫之“古”形成对应的,在台北是101大楼之“新”。登楼,戴上讲解机耳机,沿着大楼的观景玻璃幕墙转一圈,可以俯视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大都市。
它的确与我们不同。

(台大的椰林大道,考生的梦想)
(国父纪念堂)

(自由广场)

(自由广场牌楼)

(大剧院一角)

(台北故宫)

(中山先生纪念堂的艺术品展示区)

(台大校园一角)

(101大楼仰视)

(101大楼远景)
(中山先生纪念堂的礼兵)

(101大楼内的商场)

(101大楼内的邓丽君音像店)

(巨大的金属球体,用以大楼抗震的设计)

(台北城隍庙藻井)

(马英九办公的地方)

(台北街市夜景)

(树上的精灵)

(台北街头献血车)

(台湾博物院)
(台大校史馆阅览室)
(骑行于椰林大道的台大学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