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金陵老记
金陵老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024
  • 关注人气:3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容易影响志愿选择的几种心理因素

(2009-06-22 12:07:19)
标签:

高考

填报志愿

心理因素

教育

分类: 高考工作室

 

    从实际情况看,考生和家长们在选择高考志愿时往往有很多考虑,会从很多方面权衡利弊,其触角常常会伸展到地区、学校、专业、层次、就业等不同的方向,而对这些关键点的认知和取舍,成为影响其志愿选择的关键因素。

  

 

    取舍不定--这是很多考生和家长谈到选高考志愿时的感觉。这不奇怪,因为有多达1400多所的院校作为选择面,而志愿表提供的院校栏目充其量也就区区几十个。这好比是看电视,如果仅仅是中央一套就不会有取舍不定的困惑,而面对几百个频道,手中的遥控器就会摁个不停。
  我建议考生和家长从繁絮中跳出来,让自己想清楚这种取舍不定究竟纠结在哪儿。我想:影响考生和家长选择高考志愿时举棋不定的心理因素不外乎以下5种:
  一是地域认同差异:考生和家长在选拔高考志愿时,大都首先考虑“在哪里读书”,这就是地区的选择。从多年来江苏高校录取考生志愿投档后的结果看,大都市、中心省会城市、沿海城市是绝大多数考生的首选,而选择边远省份,“三北”地区、中原腹地的生源就少得多。考生的地域认同差异往往导致一些地区的高校生源爆满,投档线居高不下;而另一些地区的院校则显得门庭冷落,甚至生源不足。
  二是院校认同差异:对多达1400余所的招生院校,考生及其家长在选择志愿时也表现出强烈的认同差异。他们总是在掂量“学校好不好”,而对“什么是好”却模模糊糊说不清;有的考生和家长只看好国家重点资助扶持的985高校、211高校,对一般院“不感兴趣”,有的则“坚决不去民办院校”;高职专科分数线的考生有的认可公办拒绝民办,有的达到本二分数线的考生却盯着某地某所专科学校;有的人看好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有的人却不屑一顾。
  三是专业认同差异:由院校认同再深一步,就是专业认同差异。考生和家长总是咨询“什么是好专业”,常常把专业看成是岗位、职业。受社会、舆论等因素影响,很多人愿意选择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而不愿意填报那些所谓的“冷门专业”。专业认同差异的形成虽然不乏理性思考,但是很多考生及其家长的专业志愿选择显得理念模糊、心态从众、定位盲目。
  四是层次认同差异:在很多考生和家长眼里,招生院校是有明显层次的。抛开社会评价和培养规格形成的名校-非名校、本科-专科的层次外,他们把招生批次看做是不同院校的“层次”或“档次”,并且以招生批次为高校定优劣。有的人坚持“本一就是比本二好”,所以“只选本一”;有的人却觉得本三不如专科。
  五是就业认同差异:未来就业因素对考生选择志愿影响很大,因此对地区、院校、专业、层次等方面的不同看法就必然反映在就业认同差异上。考生总想选择就业前景好的专业,而如果听说什么专业是“长线”就立刻放弃。但是,当“就业认同”与上述其他关键点产生矛盾时(比如艰苦地区高校的“冷门”专业就业状态很好),他们仍会趋向理想的地区、院校。
  找出以上节点,考生和家长至少应该明白自己那只脚到底是陷在哪处泥潭里。然后,正视泥潭,坚决利索地拔脚出来,用理性正确的价值观,干干净净地去选择、选定高考志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