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锡澄先生)
9月28日下午,徐锡澄先生的个人书展在南京清凉山公园李剑晨艺术馆开幕,我又得以再次欣赏先生的书法艺术。
徐锡澄先生,1943年2月生于江苏常州,自幼喜习书艺。及长,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理工科。几十年间,习书不辍。又曾师从“当代草圣”林散之,为林老高足。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是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居官甚高,但是先生谦和近人,谈吐中肯,隐隐透出其内在的人格魅力。见我喜欢书法作品,先生即兴挥毫,书“大智若愚”横幅相赠,不吝墨宝,令我感动。

徐锡澄书展作品(局部)
今年初,随好友魏建勳等往北京拜会徐锡澄先生。建勳与先生交厚,多次联袂举办书展,我亦曾前往祝贺。徐锡澄先生热情邀入家中叙谈,得观其悬于己室的作品;后又邀我们去全总他的办公室做客,并盛情宴请,相谈甚欢。
现在,徐锡澄先生已经退休,在南北两京居住,这次举办个展,亦魏建勳等协力筹办,开幕当天,嘉宾云集。

徐锡澄书展作品
其实,我对书法根本没有研究,也没有认真学习过书法,只是喜欢--喜欢用毛笔书写的中国字。因为这种内心的喜欢,所以观展读帖,也喜欢收藏书家作品。在外地旅游,只要有碑,必读;有古玩书画街,必看;有自己喜欢的书法书,必购。
因为不是“圈内人士”,所以我很难用“书法评论”的语言去评价徐锡澄先生的书艺。当然,也无须我去评价--先生在中国美术馆办个人书展时,启功、言恭达等大家均亲往祝贺,给予雅评高论。
我读先生的作品,是静静地感受、体验其笔画线条的流畅和大气磅礴的力度。丈二巨幅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笔力苍劲,隐隐有金戈铁马之声,豪情凝于笔端,疑一挥而就、一气呵成。作品《惊涛》、《铸墨》,观之如闻骇浪,如临墨坊;《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区区八个字,但看上去就是感觉到银蛇狂舞山势巍峨……读先生的这些作品,能体会到在他战士般的骨骼和刚劲,这是不是当年一流名校哈军工培养的军人气质?
徐锡澄书展作品

徐锡澄书展作品

徐锡澄书展作品(局部)
如果撇开先生的银钩铁画,他给人的印象就是谦谦君子,有儒雅之风。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我也屡有发现。如草书长卷《醉翁亭记》,就没有“醉里挑灯看剑”的威猛之气,倒是颇多山趣野景,有如溪声虫鸣,一派自然、和谐、欢喜、幽默之气。尤其是后半部分“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段,笔意更是传神,似能见醉翁斜倚跬步之憨态,令人叹服。

徐锡澄书展作品
一起去看书展开幕式的,还有几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女学生。通晓电脑各种输入法的她们站在一幅幅草书作品前,总是努力去辨认“那个字是什么字”,最后很郁闷地说:一个字都不认识。问我,我开了个玩笑:这就像看美女。你不一定要认识她,只要看出她漂亮就行了。
“那怎么能看出来它漂亮呢?”
我还是那句话:我不是搞书法的,也不会书法,我就是喜欢用毛笔写的汉字。在我看来,汉字的结构是完美的,用毛笔(软笔)书写的汉字、尤其是草书,最美之处就是线条(这又有点像美女呢)。尽管墨色有枯润之美,笔意有苍劲之美,行文有结构之美……但我这个外行最喜欢、最感动、最向往的则是笔画的线条之美:美在流畅、美在舒展、美在灵动、美在柔和、美在韵律、美在飘逸、美在行云流水……

徐锡澄书展作品
说到“流水”,还真的曾经让我“顿悟”书法艺术的流畅美:那是一次从新疆飞南京的旅途上,飞机飞过黄河,我从舷窗透过云层的缝隙往下看去,只见黄河一线,曲折蜿蜒,阳光映照河面,泛着金黄色的光;九曲黄河,此时犹如仙人书写在大地之上的汉字。我突然觉得:这就是书法美。

大地上的书法(从机窗俯视九曲黄河)
在徐锡澄先生个展开幕之际,我又以此“书法感悟”就教于书法家魏建勳:我对书法的这种感觉对不对?
建勳兄嘉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