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夜,从南京抵达三亚,距离上次离开它,大约7个月,也是首次在盛夏造访三亚。到达当晚,连续多日的雨水停了,天气也转为晴热。由于阳光的慷慨,亚龙湾因此馈赠了一个碧海蓝天。
阳光:热辣的伤痛
穿过红树林酒店充满巴厘岛风情的敞开式大堂,12日清晨,迫不及待地扑向亚龙湾的海滩。
晨曦散去之后,阳光随即驱散了厚重的云团。万缕光焰从片片薄云的缝隙中穿出,直射海面,变幻着大海的色彩,令海面如同一面巨大的蓝色丝绸,折射着阳光赋予的光彩。

赤足走上沙滩,任海浪一次又一次地亲吻着身体,将身后浅浅的足迹化为无形。
惬意躺在凉棚下,让微风带着特有的海的气息吹佛,闭目遐思,凝神幻想……
似乎没有在阳光里走得多远,更没有像旁边的异国金发女郎那样享受日光浴的曝晒,当然,也没有涂抹滑腻腻的防晒霜。可是回到酒店,冲干净一身的沙粒,躺在床上欣赏奥运会比赛时,忽然觉得皮肤有又痒又麻的感觉,继而转为灼痛。
很快,身体裸露的部分全部呈现灼伤的红色,抚上去便有隐隐的痛。
戏言道:来之前,我们还是奥运五环的黄环,搞不好回去时就变成了红环。
这当然是三亚夏日骄阳的恶作剧,它的画外音是:给你温暖的,一样会给你烧伤。

沙滩:大海的裙边
沙滩是大海蓝色长裙的蕾丝镶边。
看蜈之洲的航拍图片,嘴边跳出了上边这句话。

蜈之洲的美景堪比马尔代夫。这个曾经的海军潜水训练基地,现在每天接待着数以千计的游客,其特色项目依然是潜水。由军转民,不变的是银色的沙滩。
海湾如月,细沙如银。
海浪轻轻拍打沙滩,如同微风吹动裙摆。
沙滩上有许多大海馈赠的礼物:贝壳、海螺,还有不知名的海洋贝类生物。只是,生命已经消逝,只剩遗骸;而遗骸却成为小贩出售的旅游纪念品:风铃、螺号、项链、手镯,生肖摆件……

如此说来,沙滩又似乎是海的墓地:海潮把海洋的子民送上沙滩,退去时,却没有带走乘客,一任它们干枯在没有水的沙堆里。
鲜活和枯竭,生命和死亡,自由和摆设,都在沙滩上演绎。

椰树:喧闹的孤独
蜈之洲的沙滩边,有一颗孤独的椰树。
孤独椰树的身边,每每是喧闹的游客。

为什么,它会孤零零地来到海边?椰林,远在数百米之外;蜿蜒的海滩上,也只有它,孑然孤立。
它逃离了丛林,却跑进人的怀抱里;阔叶的华盖下,是每天依偎、拥抱它的人群。
也许,是命中注定。
孤独和喧哗,不仅仅是心境……

凉棚:排列的风景
每到海边,总是把凉棚摄入记忆的相片。

我喜欢凉棚队列的风景:尖尖的顶,方形圆形的边,或草或木的材质,无论纵看还是横观,都是海滩独特的符号、鲜明的图景。
凉棚下,是铺着软垫的躺椅,躺椅上,是形形色色的游客。形形色色的游客是海滩的生命精彩;
冲出凉棚的,多半是扑向大海,而走进凉棚的,身上带着海的气息、沙的颗粒。凉棚的风景源自凉棚下的人群?
银色月光下,海滩归于平静,凉棚空无一人。走过,仍然感受热带风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