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梦圆丽江独行游记之四

(2008-07-06 01:53:24)
标签:

丽江

游记

旅游

分类: 漫行散记

    10月22日,是个多云的天气。站在束河康年丽水大酒店外面的停车场上看去,远方的玉龙雪山冰盖仍然被厚重的云层包裹而难现真容。我不知道,当我今天走近它、站在它伟岸身躯之下时,会见到怎样的风景。

 

http://images3.ctrip.com/wri/images/200710/3562005028184715734.jpg
(远望玉龙难见真容)

   

    九点左右,在酒店门口登上旅行车,向玉龙雪山驶去。导游是一名纳西族年轻女性,一路上按部就班地作着并不精彩的景点介绍,期间还夹杂着一些陈旧的庸俗玩笑,味同嚼蜡。好在车窗外的风景象一页页翻动的画册,吸引着我的目光和思想。彩云之南的山、石、树、涧、云、花、草、牛、羊、鹰……一一入画,让人在感动中又生出幻想。

    进玉龙雪山的第一个景点是东巴文化谷。这里是一条狭长的山谷,居住着纳西、傈僳等多个少数民族。很明显,这里也是被各种各样的旅游团踏破铁鞋之处,村子里的店铺、作坊,原住民的迎客歌舞等等,无不烙上了旅游商业的痕迹。我想,他们每天“上班”就是重复着同样的歌,做着同样的事,接待不同的旅游团队。沿旅游路线还设有“黑白道”、“摇钱树”、“生死门”等人造景观;吊索桥的一头,有人不停地为走过桥来的游客拍照,等你走到面前时,就拉着你看电脑里的图像,还一个劲儿地夸你照得好,让你掏10元钱买一张贴膜相片。

 

http://images3.ctrip.com/wri/images/200710/3562005028193235734.jpg
(木楼上抚琴欢歌的纳西族妇女)

    

    看文化是不能走马观花的,但是随着旅游团看文化也只能走马观花。尤其是散客拼团,更不容易达成简单一致。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在东巴谷看到了一些文化的皮毛,了解到一点点木石结构的民居里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异族风情。在一个院落里,我们看到了纳西族汉子赤脚踩上刀山;看到一位巫师念过经文之后,用光着的脚掌猛蹬、用舌头去舔烧得通红的铁犁铧;看到纳西族母女在屋内的炉火上用铁皮锅烙饼,所用油料取自猪膘;看到横卧在木架上犹如标本的整只母猪的皮壳,它那一米多长的躯干内腹已经被掏空食用,皮囊已经变得生硬而油亮。屋主人说,放到6年以后,它就可以生吃了。

 

http://images3.ctrip.com/wri/images/200710/3562005028201821734.jpg
(炉边烙饼的纳西少女)

   

    总体上说,东巴文化谷还是一处充满了异族风情的地方,即使走马观花似的浏览,也毕竟是一种近距离体验。少数民族妇女在织机上灵巧的穿梭、汉子们弹着琴哼唱的酒歌,姑娘的“青春屋”、摩梭小伙儿要翻越的院墙,还有那木屋里悬挂在火炉上方用来搁置熏肉的草垫、屋外粗大的木架上满目的红辣椒、黄玉米,山道林间为濒绝动物设置的墓地等等,不仅仅成为我照相机里的场景,还必然积淀成心中永远的印记。

 

http://images3.ctrip.com/wri/images/200710/3562005028203935734.jpg
(年代久远的独木舟)

   

    走出村寨,回首望去,东巴谷留赠于我一幅美丽的图景。我不知道今后还会不会旧地重游,我只知道作为游客的我和作为主人的他们,最终都将回到自己原来的生活。

 

http://images3.ctrip.com/wri/images/200710/3562005028204359734.jpg
(东巴谷风情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