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牛响铃:现在已经没有文艺届,只剩下娱乐圈

(2012-03-27 17:32:48)
标签:

杂谈

牛响铃老师40年前曾经是我的小学美术老师

http://nf.nfdaily.cn/nfrb/conten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88/20100906/4487fcc266fc0dee9b5407.jpg

http://nf.nfdaily.cn/nfrb/conten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88/20100906/4487fcc266fc0dee9b5408.jpg

《我们俩》剧照。金雅琴在剧中扮演了一个孤寡老人,和小女孩宫哲一起演绎了一个关于温暖和亲情的故事。这部电影让金雅琴在耄耋之年,捧回了东京电影节和金鸡百花电影节双料影后。

http://nf.nfdaily.cn/nfrb/conten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88/20100906/4487fcc266fc0dee9b5409.jpg

牛星丽在《茶馆》出演康六,因贫困而把女儿康顺子卖给太监当老婆。

http://nf.nfdaily.cn/nfrb/conten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88/20100906/4487fcc266fc0dee9b540a.jpg

牛星丽多才多艺,会演戏,会设计舞台场景,会画画,会编剧,他的戏曲人物画自成一派,擅用红黄蓝三原色。这是他画的钟馗嫁妹。同时他也是旧版电视剧《四世同堂》的编剧和场景设计者。

《人艺往事》是一本讲述北京人艺老艺术家们幕后生活的图书,书中内容不仅讲述了北京人艺舞台上的种种轶闻趣事,还讲述了许多舞台背后的故事。正如给该书欣然作序的著名演员濮存昕所说,北京人艺的空间不只是人们印象中的首都剧场,还有传说中的人艺大院儿———史家胡同56号。

作者牛响铃为人艺老演员牛星丽和金雅琴之女,同时牛家也是人艺大院中极少数从头至尾都未搬离过的人艺家庭,因此牛响铃得以从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大院孩子的视角,描写了一群忠于艺术、热爱生活的人艺老艺术家们的轶闻趣事和感人故事,写出了大时代背景下的诸多文化象征性的大人物的小生活。

记者:为什么想起要写作《人艺往事》?

牛响铃:其实最早都是朋友们撺掇的,因为自己家从来没有搬离过北京人艺大院,所以自己可谓“是在很多知名演员的眼皮子下长大的”,因此每逢朋友聚会,都会谈起北京人艺中的种种不为人知的故事。时间长了,朋友们就撺掇我把这些故事都写下来,出一本书,让大家都了解一下老一辈人艺的艺术家们的风采。

我在写故事的过程中发现这些老艺术家的严肃性和对艺术执着的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他们才能真正称为文艺圈,不像现在的明星,混的是娱乐圈,没有文艺届了,其实老百姓也是需要文学和艺术的,不能光是娱乐,光娱乐就太肤浅了。

记者:您先给我们讲讲人艺大院的历史吧?

牛响铃:人艺创办于1951年,最早的时候人艺宿舍在朝阳门南小街,我就出生在那里,1956年北京人艺请苏联专家在北京东城区史家胡同56号设计了三栋筒子楼,我跟父母搬了过去,打那以后我们牛家就没有离开过这个院儿。

史家胡同56号,跟北京胡同里的其他大杂院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以三栋宿舍楼为中心。有两栋筒子楼,一栋单元楼,2号筒子楼依然保持着苏联专家设计的原貌,厨房和厕所是公用的,当时我家在3层,后来才搬到了1号单元楼。那时候的左邻右舍全是话剧界的大腕:隔壁是“话剧皇后”叶子,斜对面是人艺四大导演之一的夏淳。朱旭、蓝天野他们都曾经住在筒子楼里。

从筒子楼往干面胡同的方向拐进去,还有三套独立的四合院,是1949年前留下的,前出廊后出厦,比筒子楼讲究。有资格住独院的都是当时的人艺大腕:夏淳住过第一套院,第二套院住着《虎符》演魏太妃的赵韫如,里头小套院住着人艺头牌朱琳和刁光覃两口子,还有《关汉卿》的主演田冲。住最里面独院的是大导演焦菊隐。

记者:您和人艺大院的感情一定很深吧?

牛响铃:我的一生都是和人艺大院绑在一起的,从小看他们台上演戏,看他们台下做人,他们在台上非常有光彩,但是在台下都非常简单,就和当时的人民大众是一样的,非常的真实。他们追求是内在的东西,他们不会把过多的精力用在外在的包装上面,虽然他们台下也很漂亮,女演员们夏天也穿布拉吉,《日出》里出演女一号陈白露的杨微阿姨在大街上骑着一辆车座拔得很高的飞鸽坤车,回头率也是百分之百,但是他们不像现在的女明星恨不得把自己扒光了给人看,连逛街都是为了秀衣服,博版面。人这一生当中,应该有所追求,或者像我爸爸所说的,人在这一生当中应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人艺的每一个老艺术家,他们的一生当中,都在不停地做着有意义的事情,不像现在的人都盲目地想当明星,想出风头,想挣大钱,真的有点不一样。

南方日报记者陈小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