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蜗居》里的各色人等(一)
(2009-12-15 17:02:23)
标签:
两性蜗居海藻宋思明苏淳小贝杂谈小三二奶 |
分类: 乱弹琴 |
不可否认,现在多数的国人,特别是正在成为社会支柱的80后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变得越来越浮躁。一方面是高速发展的物价,一方面是低速发展的个人收入,两相对比实在是让人有些莫名的绝望。
恰在此时,《蜗居》横空出世,一下子拨动了大家的心弦。《蜗居》里没有海阔天空的大道理,有的只是来自生活的智慧火花;没有惊心动魄,有的只有生活里的鸡毛蒜皮。但正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让大家思考生存的价值,生命的责任。
我一直认为,有什么样的社会现象,就必有什么样的催生根源。《蜗居》的流行如是,《蜗居》里面的故事也是。
几乎是所有的平凡人对《蜗居》的评价就是一个词——真实。那是大家审视自己,审视自己周围的人和事所发出的感慨。《蜗居》同那些令人反胃的“主旋律”不同,前者表达的是生活本身,而后者传达的是一种飘渺的梦想。
《蜗居》如何真实,从里面的人物设定就可以看出端倪。每个人似乎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和身边人的影子——
郭海萍
一个有点好高骛远的、小自私的、相当普通的女人。
真的,无论是长相还是气质,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郭海萍就是千千万万普通中国女人中的一个。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对生活的期望是一套好房子,一个好老公,一个乖孩子,一个幸福的家庭。她可以指着老公的鼻子骂他无能,一转眼又围着锅碗瓢盆叮叮当当。一方面幻想着奢华的生活,一方面又为了现实生活而拼命挣扎,有时候她会对着其他女人身上的高档服饰哀叹自己的青春,有时候又为了买到了便宜货而欣喜若狂。
当自己的妹妹用身体换来了一家人生活的改善时,她也犹豫着该以姐姐之名劝妹妹悬崖勒马还是听之任之。毕竟家有大树好乘凉,这不能全怪海萍。她不是《渴望》里的刘慧芳,她只是个普通女人,当生活的种种压力超出了自己能力的时候,她又能如何?没有了妹妹情人这个靠山,房子早没了,工作早丢了,甚至自己的丈夫也只能呆在监狱里吃皇粮。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啊!!
当然,这样说并不代表她的行为就能轻易被原谅。正因为海萍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者说就像电视/小说里作者借小贝之口说的那样“爱慕虚荣”,就不会有那么多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大城市里生活固然光鲜,但当自己的能力不能在大城市里闪光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在小城市,在自己的家乡施展自己的能力呢?!好高骛远恰好是很多人内心的想法,如果每个人都心存这种想法而不脚踏实地,量体裁衣,那么悲剧就不再仅仅只是电视/小说里的场景了!
苏淳
一个老实但有些迂笨的好好先生。
如果说海萍是一个相当普通的女人的话,那么苏淳就是那个相当普通的男人。他社会地位低下,在老婆眼中是个顾家但不堪大用的丈夫。他可以对着老婆的絮絮叨叨而唯唯诺诺,在外面也只是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甚至面对突如其来的升职加薪而不知所措,方寸大乱。社会经验几乎为零,连自己的工作性质都认识不到,差点遭受牢狱之灾!他对妻子绝对忠诚,有点怕老婆,偶尔发点小脾气也很快就“宽容”的讨好对方。
这样一个看似懦弱迂笨的男人,在面对大是大非上却有着男人的敏感。当妻子沉浸在家庭情况的改善喜悦里,在自己莫名其妙的升职加薪的荒唐事上,他还是表现出了一个男人应当有的决断!面对高薪高职,他能够毅然辞职自己创业,这也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
但是,同样的,苏淳所犯的错误也是致命的。在家庭责任上,他几乎无所作为,事事听从妻子的指挥,面对妻子不切实际的幻想,没有及时的让其抽离出来,导致局势一发不可收拾。有时候一个小家庭是需要男女双方共同决断的,再强的人也难免会有失算的一天,两个人应该有着从不同方面看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弥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情况出现!!
郭海藻
一个太过依赖别人的小女生。
之所以说海藻只是个“女生”而不是“女人”,是因为她太过于依赖别人了。从小对姐姐的依赖,长大对小贝的依赖,到最后对宋思明的依赖,造就了她的悲剧。
学生时代,她的选择完全遵循着姐姐的脚步,她离不开姐姐,那是因为她太依赖姐姐了,海萍为她计划了未来的一切,包括大学的学校,包括工作的地点,她并没有真正静下来想想,自己需要什么,能够做些什么,只是姐姐这样说这样做,她就依葫芦画瓢罢了。
后来遇到小贝,她在小贝无微不至的关怀里又依赖上了这个大男孩,这个时候的依赖是来自精神上的。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女孩子来到这样一个陌生的城市,对物质的要求尚在懵懂之中,对生活和工作尚在彷徨之中,是小贝给了她哥哥一般的关怀,她享受这种小妹妹般的感觉,这是她宁愿脚踏两只船也不愿意轻易放弃小贝的原因。
最后她遇到了宋思明,一个能够呼风唤雨的已婚男人,她逐渐开始依赖上了这个几乎可以当自己父亲的男人,这个时候她的依赖来自物质和肉体。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她遍尝人间美味之后,已经很难再对25块钱的冰淇淋产生莫大的兴趣了。经验丰富的宋思明还让她第一次尝到了性爱中的极致欢愉(见小说),这时的海藻犹如李安的《色|戒》中的王佳芝,深深的坠入了宋思明编织的“情”网中无法自拔。
纵观全剧,郭海藻确实并非一般二奶那么庸俗卑贱,但她的行为同样是不可原谅的。她在姐姐和小贝的宠爱中变得像温室里的花儿,甚至给了她自己一个“清纯”的假象。书中作者借宋思明的口说道:“一旦这种终极快乐(幸福)能够这么简单就获得的话,你就不会再对其他各种通过努力获得的快感而产生兴趣。如果每个人的快乐这么简单就能得到,你还会去寻觅爱情吗?你还会努力工作吗?你还会因为失去而感到伤心吗?不会了。”这是宋思明吸引海藻的方法,也正是海藻的命门。
不得不承认的是,海藻确实并不完全是为了宋思明的钱,这也是海藻和其他那些二奶不一样的地方。她是个没有什么野心的女孩子,这决定了她在物质生活的要求上并不是那么的高。海藻所向往的生活,一直都是“一周上两天班,休息五天,月薪过万”,如果可以的话,其实她连这两天班都是不想去上的。现实生活中,假如我们没有一个有钱的老爸,要想一周休息五天而月薪过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你不工作,不劳动,就不会有报酬和收获,这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道理。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海藻内心深处渴望的是一种不劳而获的生活,只需要一个电话,就会有人安排好一切,给你解决一切困难。这才是海藻选择宋思明的根本原因!!!不劳而获,一个多么大的诱惑啊,当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都渴望着不劳而获的时候,悲剧不发生反而不正常了!!
正如宋思明所说的,当海藻尝到了“不劳而获”的滋味以后,她辞掉了工作,对小贝的离去也仅仅是伤感了半宿,就心安理得的投入到二奶的“职业”中。也正如海藻的母亲所说:“海藻呢?她口口声声说爱他,这是真实的爱情吗?她爱的不是宋本人,而是宋那个光环照耀下的一种对所欲所求无不点头的畅快。”
海藻的母亲不愧是过来人,不愧是一名优秀教师,她一眼看到了问题的实质,那些羡慕海藻甚至准备或者已经成为海藻的女孩子们,请扪心自问,海藻的母亲的话,是对,还是错?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