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凭什么说《功夫熊猫》是中国皮,美国心??

(2008-06-27 09:51:32)
标签:

影评

功夫熊猫

功夫片

中国电影

娱乐

分类: 乱弹琴

凭什么说《功夫熊猫》是中国皮,美国心??

 

《功夫熊猫》在这个夏天来势汹汹,带着赞叹,反思,抵制等等席卷着整个中华大地。但是,抵制者也好赞叹者也罢,无一例外的认为,《功夫熊猫》就是一部披着中国文化的美国励志片。

在此,游虾有不同意见。说是励志片,不假,全片洋溢着浓烈的励志精神,让人看的是热血沸

腾,但什么叫“美国味”??



凭什么说《功夫熊猫》是中国皮,美国心??看了好几篇这种论调的文章,但游虾都没看到他们确凿的说出了何谓“美国味”,勉强摘取某文的话语看看——“这部功夫熊猫,就是披着熊猫皮的美国爆米花。看似很中国--中国国宝,中国功夫,中国穿着中国建筑中国伦理,却脱不去好莱坞的情节套路美式思想西方性格,插科打诨外向露骨,可谓只得中国之形不得中国之魂(其实中国之形很多也是唐人街的种种映射,不是原汁原味的中国形)。不过是披着熊猫皮的美国爆米花。

不知道为什么“插科打诨”变成了美式思想的标志了,遥想当年成龙早期的作品,那些插科打诨更是“露骨”,甚至龙哥还不惜扮作娇滴滴的大姑娘与人打斗。比较传统一点的李连杰,在其早期的《南北少林》中也作过女人打扮,其“插科打诨”的本领远在《功夫熊猫》之上。其实除了扮女人,早期香港功夫片(邵氏为代表)无一不是在武打中融入喜剧的元素,在调侃中让浪子回头,让小人物变成大英雄。

《功夫熊猫》是好莱坞作品,但有些东西是属于全人类的共性,就好像我们老是说中华民族勤劳善良勇敢,其实哪一个国家不是这样说自己国人的??诙谐之中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不是因为你的美国人或是中国人就会有所不同。

游虾想说的是,这部片子其实缺乏的只是“中国电影味”。因为中国电影中的英雄,从来都是正儿八经,一尘不染,人生观世界观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偶尔有几个小毛病都是诸如为了工作不顾家人或是为了某崇高的事业好心办坏事之类的,整个一高大全!!所以当看到银幕上的英雄竟然好吃懒做,竟然胸无大志,竟然会像007那样沾花惹草,那自然就会认为是“美国味”了。

兼容并举是好莱坞屹立世界影坛数十年不败的秘诀,这部《功夫熊猫》其实是把七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的香港功夫片的情节剪辑拼凑而成,几乎所有桥段都能在以前的功夫电影中找到,只是把人物统统换成了拟人化的动物,而堪称影片意义精华的“无字天书”则更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产物,只不过美国人将其解读为“相信自己”,而我们称其为“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