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谈 |
家里有一个方方的铁皮饼干桶,
八仙的图案分列在四周,画法美轮美奂,
其中韩湘子最为清秀俊雅,
我常常对着饼干桶,在脑海里面虚构许多故事情节
有才子佳人生死缠绵,也有上天入地登萍渡海
儿时的幻想里面,因此而愈多了几分浪漫色彩
后来上中学,学到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触怒皇帝
被贬官外放到偏远的潮州,
路过蓝关时候,他的侄孙韩湘特地赶来送他,韩愈一时感慨就写了这首诗
老师说,这个韩湘就是八仙中的韩湘子
记得当时课堂上一片惊叹声
神话中的人物竟跟真实存在的大文豪挂上了勾
真是种奇妙的感觉,似乎神话世界一下就离我们近了几分
后来读到些野史传说
说韩湘子是韩愈的远房亲戚,不务正业游手好闲,
韩愈不看重他
在韩愈升官的贺筵上,韩湘子受不了韩愈的轻视,以法术变出花朵,
花瓣上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谶语
多年后韩愈被贬路过蓝关,才知道那句谶语之意
这时韩湘子飘然而至,度化韩愈成仙而去。
韩愈一生尊崇儒术,反对那些神神道道
这次贬官也是因为写了那篇反对佛教的《论佛骨表》
不料民间传说反而认为他成了仙
真是浪漫中带点讽刺的意味
近来有暇,乱翻古文观止
又看到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这篇祭文是韩愈的名作,号称千古祭文第一
好像被如今的中学教材中选作课文了
我上学时却还没有
以前看到总嫌太长,没看进去
或许是心境不同,这次却读出了味道
韩愈祭的这个十二郎
是他的侄子韩老成,也就是韩湘之父
韩愈虽是叔叔,其实年龄不过比韩老成稍大几岁
他三岁丧父,由兄嫂抚养
没几年兄长也过世
嫂嫂带着他和韩老成两人回乡过活
试想一个女子,丈夫死了,独立无依
带着两个孩子,都并非自己亲生
一个是丈夫的幼弟,另一个是丈夫二弟的孩子(过继过来的)
韩家传承血脉振兴家世的重任都落在她一个女子身上
十几年清苦,默默将两个孩子抚养大
文中虽没有一字称颂嫂嫂的恩德,然而这位嫂嫂却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文中追忆:“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韩家两代人,就只剩你们两个了
只此一句
长嫂如母之贤良,叔侄相依之凄楚,传承血脉之沉重
都足以深深震撼人心
这位嫂嫂的结局,文中只轻轻带到一句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凭吊祖坟,遇到你送嫂嫂的灵柩来河阳安葬。”
转眼间,孩子成人了,中进士了,远在京城为宦了
嫂嫂也死了
而且死得如此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犹如群众演员下场
这个情节让我想到动画片《麦兜》
前一个镜头,单亲家庭的幼年麦兜还在嘟嘟囔囔地抱怨妈妈做一只火鸡吃了半年
后一个镜头,却是已经成年的麦兜说:妈妈火化那天。我看着天空几缕灰色的烟,突然闻到火鸡又浓又淡的气味,我很后悔,要妈妈扔了那些火鸡。
现在看来,韩家应该是有种致命遗传病
韩愈的父亲,哥哥们一个个都活不过四十几岁
所以自觉虚弱的韩愈不到四十岁时写了封信给韩老成
说诸位叔伯父和各兄长,都是在健康壮盛时就过早去世,
象我这样衰弱的身体,还能够活几天啊?
我离不开工作,你又不肯来,
只怕我哪天忽然死了,留给你无穷尽的悲伤。
我查了查韩愈生卒年月,
不知是否天悯其才,他活到了57岁
算是他们家的特例了
韩老成却没逃过家族的遗传
三十几岁就亡故了
留下一个才十岁的儿子韩湘
韩愈悲痛欲绝,真情流露
写出这篇千百年来令无数人挥泪的祭文
文末他说人生再无乐趣,只求归隐,将韩湘和他自己儿子两人养育成才
虽然事实上他还是没有舍下那宦途
但我们已经知道
韩湘并不是民间所传那样,一个韩愈看不起的远房亲戚
而是韩愈所剩无几的骨肉至亲
已经可以想见
当韩愈被贬官潮州
韩湘赶至蓝关相送是怎样的场景
也不难理解韩愈心中的百感交集
这时,韩愈五十二岁,韩湘二十七岁
四年后,韩湘进士及第
次年,韩愈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