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放大镜——有关汉字规范使用的研究报告
(2012-09-23 15:08:27)
标签:
周记调查报告杂谈 |
分类: 我的六年级 |
一、提出问题
当我们漫步在街上、公园里、小巷中,常常会看见许多别字。或多或少,却无处不在。有些是故意为之,有些是无心而为,不管怎样,人们对错别字的存在怀着无所谓的态度,就连在学生们的作业本上,一个个别字也是经常可见。望着它们在作业本上的张狂,哈哈大笑的样子,我的脑海里不禁冒出一个问号:难道“汉字规范使用”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吗?怀着这个问题,我和同学们手执无形的放大镜,调查了起来。
二、调查方法
1、揪出隐藏在教室里的别字及不规范使用的实例,并加以改正。
2、以同学们的作业本为目标,进行调查。
3、走上社会,对街上的错别字及不规范使用现象开展搜索。
三、结论
教室里的别字主要在于墙报,在同学们提供的资料中。段落前没有空两格,加字漏字,使阅读的同学们往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里怎么会有两个同样的字,难道它要表达另一种意思?这一句怎么读不通,怎么是破句?有些还差点闹了笑话:我认为自己是个品学兼“忧”的好学生,把“欢度国庆”写成了“欢渡国庆”。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呢,主要是因为同学们不重视文字的使用,往往是发现了错字也不改正,心里只想着“没关系”“别人看得懂”。由此可见,错别字的存在,误导了同学的理解,确实需要注意。
至于同学们作业本上的错别字,大多是因为不认真,只写了一半的字,就放下笔去一旁嚷嚷了。而有些同学却另有原因,就像某某同学将“随心所欲”写成了“随心所浴”,将“隔墙有耳”写成了“格墙有尔”。那是因为,一他不了解词语本身的意思;二他曾经在街道上的招牌里看见过这个词语是这样写的。没错,现在有很多的商铺故意把词语中的字写错,以便于自己做广告宣传。曾经在语文书上就列举了很多这种商铺名称,这样既扭曲了古人创下这个词语的本身意思,也折射出了店主对母语的不尊重。由此可见,商家的随意使用,引导了学生的错误使用,尤其需要注意。
四、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已经知道汉字规范使用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所以,我向大家提出以下几要建议:
1、请各个商店避免使用四字成语的店名,如果使用,不能擅改其中的文字;
2、同学们做作业时,务必专心致志,不要做一半玩一会儿;
3、同学们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不能草草了事,自己觉得怎么写就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