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惠山直街上的祠堂
史载惠山直街有先贤施子祠、倪瓒祠、范文正公祠等20个座祠堂景点。10月7日那天天气有些阴,长假最后一天,游人较少,特意去看看。将直街上的祠堂一一摄下。
14、张中丞祠
http://s3/middle/55a48939n93476735c622&690 张中丞庙位于惠山直街120号,民间俗称“大老爷殿”,是祀唐“安史之乱”时,死守睢阳而献身的御史中丞张巡而建。庙址原为宋“清微观”遗址。明成化九年(1496),无锡知县李恭于此建庙,屡有毁建。现建筑为清同治八年(1869)邑人集资修建。现存建筑包括前殿、戏楼、两廊、正殿及配享之许远殿等。庙貌庄严,戏楼藻井雕饰“百鸟朝凤”、木雕精美。庙内现存明代碑刻四通,清康熙时碑刻一通;同治年间木匾二块,光绪年间木匾三块,均保存完好。此庙为无锡市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但现在在施工,里面很乱。解说的文字也很模糊,不能进入。照片我做了修饰,不然有很多乱七八糟的脚手架和电线。
http://s5/middle/55a48939n93475bd53ed4&690
15、陆宣公祠
http://s5/middle/55a48939n93475b74f8c4&690
是唐代的贤相,也是唐朝有名的诗人。
http://s3/middle/55a48939n93478aff59c2&690
门面比较简单,后面没有修缮好。
16、倪云林祠
http://s3/middle/55a48939n93479633c6d2&690
http://s5/middle/55a48939n934793c260c4&690
直街上竟然有元代大画家倪云林的祠堂,我第一次知道。只有门面太简陋,屋里在整修,只能看看屋前的牌子了。
17、杨观察祠
http://s6/middle/55a48939n93475bfa2115&690
这个祠堂也只有眉目,内部还是抓紧修复,这些师傅们在木头上做雕刻,看来工程挺大的。
http://s6/middle/55a48939n9347c20918d5&690
18、浦长源先生祠
http://s8/middle/55a48939n93475ac68d47&690
http://s7/middle/55a48939n9347c68c5fd6&690
也是只有门面和解说的牌子。
19、杜文周公祠
http://s8/middle/55a48939n9347e891c737&690
http://s3/middle/55a48939n9347e96746b2&690
一座漂亮的宅院,两层楼,但也在修复,屋内堆满了一袋袋水泥。
20、先贤施子祠
http://s7/middle/55a48939n9347f16401c6&690
不错的门面,但内部没有修复好,大门关着。
http://s3/middle/55a48939n9347f98f7aa2&690
之所以称为先贤,是因为主人是孔子的65位贤生。
21、杨忠襄公祠
http://s8/middle/55a48939n9347f284b4b7&690
这是惠山直街上最大规模的祠堂了——一个抗金英雄的祠堂。建筑保存完好,宣扬的是保家卫国的忠义。里面除了文字介绍,内容不多,有些老无锡的民俗展览,老行当的图片展示把我们带到从前。
http://s3/middle/55a48939n93480bd57312&690
门口的电线杆子应该移除。
http://s3/middle/55a48939n93480b2e7a02&690
进的门去,一个很大的天井,回廊楼阁很是气派,木雕围栏很精美,宫灯高挂,保存的也很好,这样的建筑应该是怎样的人物啊?
杨忠襄,讳邦乂,字晞稷,为杨氏南迁始祖。金兵南下时,他任沿江总制司驻建康。金兵陷建康,诸军均降,他不屈遇害,谥“忠襄”,《宋史》有传。忠襄公长子伯璿,随宋高宗南迁,侨居临安,因忠襄公葬建康,建有专祠及赐田,春秋必两视。因去墓道远,遂于无锡鸿山筑别墅,为中途憩息之所。伯璿有二子,长名火羽卜居钱塘。次名燧,号日晖,授宣义郎。宋嘉祐间,自钱塘析居无锡,是为鸿山立支之始,后子孙又有迁北乡寺头,故鸿山及寺头均有杨氏祖祠。明末,寺头支文叔公迁城居学前,与嵇氏比邻联姻,大宅内都建有家祠,是为迁城始祖。至七世祖欣园公时,因看到惠山“二忠祠”并祀宋忠襄公和清戴骞公,以为祖、孙合祀,实属非礼。乃于道光甲辰(1844年)左右,另于“二忠祠”之左筹建“忠襄公祠”,筑堂五楹,覆之重屋。中祀忠襄公位,以忠襄公长子伯璇公为配祀。其外为“忠爱堂”,凡门、廊、室、庭,无不合度。复于祀后重修故园,清泉白石、花木葱笼罗列,(其太湖名石“罗汉石”,今移二泉方池前),并悬其额为“慧崖小筑”。祠初成而欣园公卒于粤任(广东新会知县),由其次子保三公(杨镒,浙江瑞安知县)卒成之。并设公祀田、义祀田近百亩,供使春秋祭扫及高祖以下嫁娶丧葬之用。至同治三年(1864)洪杨军乱,官军战于惠山,寺宇尽毁,忠襄公祠得能幸免。虽棂扉园林残毁而堂宇尚存,由欣园公之孙秋苑公(杨春池、浙江知州)捐资修缮,渐复旧观。经祖孙三代的努力,忠襄公祀及慧崖小筑,遂能成为惠山名景之一。经过抗战日寇的破坏,至解放前该祠已残败不堪。解放后,划入锡惠公园规划之中,作为历史景点。
据说惠山直街上还有范仲淹祠、顾可久祠、虞徽山祠,没有找到。留待下次去找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