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错误理解怀素《自叙帖》中“多所尘点”这句话

(2012-10-18 12:00:11)
标签:

潘剑平

书法

文化

怀素

自叙帖

分类: 散文作品

 怀素的《自叙帖》的原文中第一段中有“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睱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睹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牋(即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

   很多人,在理解“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这句话时,出现了这样的错误:古人的作品上,有很多墨水污点,当时的士大夫们不认为奇怪。这样理解,这句话根本就没有办法理解。逻辑上也说不通。错误的关键是不理解“尘点”含义。

   下面,我试作解说:

   其一, 尘点,亦作“ 尘玷 ”。 是污染,玷辱的意思。《后汉书·杨震传》:“……外交属托,扰乱天下,损辱清朝,尘点日月。”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元叹穆远,神和形检,如彼白珪,质无尘玷。” 唐怀素《自叙》:“鱼牋绢素,多所尘点。”从汉至唐,“尘点”一词,一直在使用着,它们意思是“污染”的意思。

   其二,佛教有【尘点劫】术语,譬喻时间极长久远之词。又称尘劫。有三千尘点劫与五百尘点劫二种:

  如,三千尘点劫︰谓三千大千世界之一切地种,假使有人将之磨为墨,过东方千国土乃下一点墨汁,大如微尘,又过千国土复下一点,如是展转尽地种墨汁,其所经国土悉抹为微尘,一尘为一劫,因是三千国土,故称三千尘点劫。出自《法华经》〈化城喻品〉。

  怀素是佛门中人,因此,他在《自叙帖》中,多有佛门词语出现:如“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等。

   最后,我们从语法上来看,“鱼笺绢素,多所尘点”这个句子中,有一个“所”字,在本句中,是一个介词,是“被”的意思。整句的意思,“那些古代的法帖,多被我的墨迹污染了,而士大夫们并不认为我这样做有什么不合适。”

   综合以上,我认为,怀素是说自己在当代名公那里,看到了他从来没有见过的古代法帖,而自己在看的过程中,又在上面写了一些跋语之类的东西,自谦地说,自己的笔迹污染了它们(鱼笺绢素),而士大夫们(因为对怀素本人的欣赏),并不认为怀素这样做,有什么不合适。

    如果说,本来古代法帖上就有的墨迹污点,士大夫们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