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
同年8月13日,日寇突然进犯上海, 淞沪会战爆发。一向宣传抗日的良友画报
,决定迁往香港继续出版。
良友画报自改用影版印刷后,交由商务印书馆印刷。印刷工厂在杨树浦,也属日军战区范围以内。原已编好的131期,当时正在印刷中
,连同原稿全部丧失 。

《良友》131期封面
蒋介石委员长视察抗战前线

《良友》132期封面 冯玉祥副委员长

《良友》134期封面 朱德将军

《良友》135期封面 李宗仁将军

《良友》136期封面 宋美龄

《良友》137期封面 白崇禧将军

《良友》136期封面 张发奎将军
马国亮此时正在休假,接到良友公司电报后
他当即赶到香港。筹建良友画报办事处 ,打听印刷厂情况 。不久编辑部同事先后来到香港
,大家重新组稿。在停刊两个多月之后,十一月一日,良友画报在香港出复刊版 。仍列为第131
期。
抗战军兴,《良友》从外表到内容,都以抗日为主导思想。《良友》封面,从创刊开始,一直以来都是以著名女明星女演员或大家闺秀的靓照,作为画报封面。
《良友》自迁港以后出版的各期,为配合抗战需要,都改为以抗日将士或与抗战有关的妇女为封面了。131期的封面是时任军委会委员长蒋介石视察前线阵地,依次各期封面为副委员长冯玉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战时妇女慰劳会会长宋美龄、军委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将军、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将军。
多年以后,身为《良友》第四任总编的马国亮先生在回忆录中写道:张发奎的一张封面,是我在1938年到汉口采访时给他拍的。“文革”时就麻烦多多了。《良友》即被认为“反动”刊物,我又给张发奎拍照并作封面,定是与张发奎有勾结无疑。于是三番五次向我展开批斗,一定要我坦白交代和张发奎的关系,使人啼笑皆非。当然那时既不能啼也不能笑,只能肚里感到这些“革命群众”的无聊与无知。他们也确实无知,他们并不了解,那时任何一个新闻记者都可以很方便地见到他希望见的人,不管他职位多高,而不需要有什么特殊关系,拍照更方便了。
抗战时期,良友公司全体同仁贡献了他们的一腔救亡热血。尤为值得一记的是,良友公司旗下的《知识画报》、《电影画报》、《妇人画报》三种定期刊物,均因战争而被迫停刊,而集中人力物力出版抗日刊物,实属爱国精神之集中体现。
《良友》的这些抗日刊物,已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见证,载入史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