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见证者:20万北平民众目睹太和殿受降 当年的您在哪里?
标签:
太和殿受降故宫太和殿孙连仲抗战 |
分类: 历史 |





这一天,北平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太和殿前广场上人山人海,天安门、端门、午门、东西华门、南北池子、南北长街……到处都聚满了人。当时北平人口约200万,有20多万民众从四面八方涌到故宫,要亲眼见证日本向中国投降。
从规模来说,在故宫太和殿前举行的受降仪式是中国战区15个受降仪式中规模最大的一个,甚至远远超过了南京受降仪式。
上午10时10分整,煤山(即今景山)山顶上军号长鸣,宣告受降仪式开始。会场上礼炮响起,军乐队凯歌高奏。
第11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作为中方代表,立于太和殿台基下的受降台正中。司仪传达主官命令,高呼:“引导日本投降代表入场!”
命令传出后,全场立时寂静无声。投降日军的代表、华北日军最高指挥官根本博中将、参谋长高桥坦中将及副参谋长渡边渡少将等20人,由太和门左旁门入场。一行人俯首低眉,行至受降台前,由根本博开始,依次立正向中国受降主官孙连仲行礼。孙连仲答礼后,根本博等退至左侧恭立。
3份投降书置于台上,根本博签字盖章后,呈交孙连仲。随后,根本博、高桥坦、渡边渡等人,逐次将他们手中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战刀放在了受降桌上,黯然从熙和门左门退场。
典礼仅有短短的25分钟,但是目睹这一幕的在场中国人无不群情振奋,扬眉吐气。
乐队高奏欢歌,观众欢腾之情似火山爆发。全场军民高呼:“中国万岁”、“胜利万岁”。欢声雷动,声彻云霄。场下的青年少壮欢颜尽展,老年人则多已痛哭失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