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朴素
标签:
贾元良抗战历史日记公益 |
分类: 一个人的纪念 |
昨日住在十字乡的鑫鑫旅社。旅社主人家的老太太七十有余,平日就在家中看着一岁八个月的孙子,小孩乳名叫小毛头。胖乎乎的脸上总是红扑扑的,也不知在哪里蹭了些泥,显得小脸有些脏。小毛头很懂事,街上的小朋友拿来吃的,他拿在手里,我抱着他,他便使劲地把吃的往我嘴里塞,我咬住后逗他,他张开小嘴凑过来,当他咬住吃的时候,脸上露出欢快的笑容,发出啊啊的高兴声。
夜里又下了一阵雨,我担心路况是否能好一些。
早晨起来,到院中收拾起还有些潮湿的衣服,给小毛头留下两个苹果,向一老一小告别后,沿被冷风吹的路面已干了些的国道,向东继续行走。
9:05分,行至十字乡王涧村。9:25分,行至205国道1021KM处的胡集乡,当我停下来留影时,从公路对面的乡医院房间中走过来几个当地人,好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呢?我告诉他们,我是在进行一个纪念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死难同胞的纪念活动。我问他们:你们知道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吗?他们你看我,我看你,答道:不清楚。我告诉他们,12月13日是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城,开始“南京大屠杀”的日子。希望他们永远牢记。今年是“南京大屠杀”60周年
10:15分,走至距淮阴46KM,周集20KM,塘沟9KM处。
11:45分,走到钱集乡。在乡上一家饭馆吃了碗4元钱的鸡蛋面,便继续赶路,过钱集乡就到了奖苏省淮阴县。13:25分到了淮阴县界。前面的公路桥正在施工,车辆只能单方向通过。
经过徐溜乡的冯庄、赵庄,14:50分走至205国道1044KM处的徐溜乡。在乡上看了好几家旅社,不是屋中没收拾好,就是房间中和堆杂物一般零乱不堪,最后住在一家名为顺心的旅馆,被子是补钉带补钉,脏的没法了。
今天走了一路,看到乡上的农民把楼房都盖起来了,可房间里都是空荡荡的,四壁如野。真不知道盖这两层楼房十多个房间干什么用。
在顺心旅社,江苏省睢宁县高作镇的陈学亮和我交谈起来。他讲到1990年时在北京开始打工三年,所以听我讲话就象是北京人,并有一种亲切感。他讲到刚到北京时,什么都不熟悉,一个多月才熟悉北京的交通情况。有一次,别人让他到商店买东西,他骑车去商店一看,全关着门,便以为下班了,不营业了,他就回去了。别人问他东西买了没有,他讲关门了,那人一看表,说没到下班时间呢,他说我看着人家关着门。那人恍然大悟,说这里的商店不像你家那边把大门打开营业,你推开门进去就行了,他这才知道。
他讲到如何鼓励他弟弟考上大学,讲到他的家境,讲到正在上学的孩子。晚上我请他一起吃了饭,陈学亮今年36岁,对我此次纪念活动他感到十分必要,很敬佩。他说着说着,背起了鲁迅当年弃医从文的诗句。
中国的大部分农民生活方式是沿袭祖辈的生活方式,对于外界的反应就象田中的老黄牛一样,对于生活的要求是朴素和简单的,外界的变化对于他们来讲是安然不动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