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找病根,“十敏九肺”

(2012-11-06 19:57:37)
标签:

杂谈

分类: 营养
找病根,“十敏九肺”
    你是否注意过下面的现象?
    过敏的人多数是细皮嫩肉
    办公室工作的人比野外作业的民工更容易过敏
    过敏的人许多性格偏于内向

    如果您是属于上面任意两种,那么了说明您的过敏90%与“肺”的功能失调有关。
    中医里认为肺的功能包括“主气”、“主皮毛”、“主治节”。
    如果肺做不了这些主,那么就会出现对应的皮肤问题或其他身体的问题。
    先说“肺主皮毛”,也就是人体皮肤和毛发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与肺有联系。
    再说“肺主气”如果肺主气弱了,那么皮肤表面就会缺少卫气的保护,就会容易受到冷、热、花粉、洗面奶、风等的刺激而发生过敏的现象,这也是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中有的人过敏有的人却安然无恙。
    再说“肺主治节”,治节就是调节管理的意思,也就是随着外界环境冷热温凉的变化,肺要提醒我们的身体和皮肤去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果肺没有及时地对皮肤或身体内脏提醒,那么我们的皮肤和身体就会对这些变化措手不及,因此生病和过敏也就不可避免了。
    细皮嫩肉的人肺气卫外的功能相对较弱,因此生发角质层较薄,邪气容易侵入;而长期在野外工作的人,经常受到风吹日晒,皮毛经过了较多的磨练,肺的功能也相对加强了;此外,中医认为肺主金,金性是收敛的,所以由于肺的功能不好而过敏的人,性格也表现偏于内向多一些。

过敏皮肤调理比治疗更重要
    许多人皮肤过敏之后首先想到的是要抹些什么来尽快好转。实际上,过敏只是皮肤表面的一个症状,有的人一生都没有尝过过敏的滋味,有的人却三天两头地过敏,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过敏是身体里的原因引起的。
我们知道,过敏的人一般都会反复过敏,会对各种想不到的东西都过敏,会在想不到的时间里过敏。如果不消除身体里引起过敏的肇事者,那么我们的皮肤就会永远存在着过敏的危险。

    既然“十敏九肺”,那么,我们对付过敏也要从加强肺的功能入手。下面有几款常用的药膳,也是我认为效果不错的几种:
    1.黄芪:黄芪入肺脾经,有很好的补气、消肿、固表的作用。《珍珠囊》中记载黄芪还能够去肌热。所以黄芪,适合用于表皮较薄、有红、肿、面部发热等过敏症状的人。可与草鸡同炖,或与银耳、大枣等一同煮汤喝。
    2.雪莲果:雪莲果性凉润入肺,润肺滋阴的功能非常强。很适合用于中干性皮肤,过敏部位红肿发热,或有脱皮的人食用。一般生吃或与白米一起煮粥吃即可。
    3.山药:这两味中药也有良好的补肺气的功能,《本草纲目》认为它能够“润皮毛”,所以过敏部位脱皮的人可以食用,最简单的办法是与白米一同煮粥。
    4.维生素A角质层较薄或受到损害的人,应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因为维生素能够帮助表皮细胞恢复完整和功能,增加角质层的厚度。角质层的增厚不但能够防止过敏,也能够延缓衰老,但这是一个长期的作业,我们一定要坚持。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蛋黄、猪肝、菠菜、胡萝卜、韭菜、油菜、荠菜等。

几个实用有效的小偏方
    光调理肺脏的功能也许还不能解燃眉之急,因为过敏的人都有一个急迫的心理,就是要赶紧使自己的皮肤恢复正常。下面是我用过的几个非常简单的小方法,您可以一试。
   1.白醋。过敏部位的毛细血管一般都是高渗出状态,所以,我觉得用一些有收敛作用的外用品会有不错的效果。白醋色白,味酸,入肝、肺经,润肤的功能不错。具体的用量比例应为千分之三就可以。如果过敏部位有皮屑或者摸上去好象有一个硬壳的可以先在局部试一试,以妨您对白醋也过敏,如果没有反应再用白醋水洗脸,注意不要加别的清洁剂即可。我过去的经验是,坚持使用3天,皮肤表面就会有很好的改善。
    2.米泔水。以清洗稻米的米泔水最好。中医认为,肺,“其谷稻”,因此稻米是入肺经的。米泔水有良好的镇静功能,适用于过敏刚刚开始的时候,能够减轻过敏的症状,或控制它的发作。具体做法是将毛巾用米泔水浸透盖脸,每次10分钟,每2小时一次,残留在脸上的水液不用擦去,第二次可继续敷。
    3.鱼腥草液。《本草纲目》认为鱼腥草能“散热毒痈肿”,所以可以用到过敏有红肿现象的人。用法是将鱼腥草与水煎成浓液,放凉后洗脸或敷脸,每次15分钟,每天2次。如果有鲜腥草,可以捣烂外敷,效果最好。

    4.冬霜。使用冬霜也是见于《本草纲目》的提示,取霜法:用鸡毛扫取,装入瓶中,密封保存于阴凉处,虽成水液,历久不坏。我们可以每年取些冬霜保存起来备用。它对于热毒炽盛的过敏、疹子、痱子、皮肤红肿效果独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