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的研究与比较
(2019-10-16 10:34:13)分类: 参考文献 |
唐诗宋词元曲的研究与比较
诗词中纯净、辽阔的意境,极致的感性,恰恰弥补了信息泛滥、节奏紧迫的现代生活带给我们的拥挤感、浮躁感。著名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曾说:利用小孩记忆力强的优势,多背诵。好的作品,有丰富的内涵,等到理解力提高以后,这些早年记忆的内容就会被调动出来,如同智慧库,为孩子一生提供不尽的资源”。诗词作为华夏文明的瑰宝,我们有必要具体了解一下它们的来源与区别。
一、唐诗宋词元曲的来源
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象“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二、唐诗宋词元曲文学性之比较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大家可能都通过前面的“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但不免断章取义,因为这句之后还有一句叫做:“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说,元曲成形时代近,又粗疏,所以不管是史志和《四库全书》都没录进去,同时后来的儒道学人都非常看不起元曲。
曲子地位低,但词地位就高了吗?其实词地位也不高(只不过王国维是填词的,就没有多提这个点了)。词诞生之初,所本之音乐为“燕乐”(隋唐时期以胡曲和琵琶调而诞生的音乐系统),最初的词和元曲一样也是被文人所鄙弃。诸如五代和凝被称为“曲子相公”之后,怒而烧词、欧阳公的词作被曾慥洗白作“欧阳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
和凝大约没什么人知道,但是《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应该都有所谓耳闻:文坛表率,当世儒宗啊,就欧阳公这个地位的存在,都因为填小词被人抨击.....词地位之处境可想而知。
然则诗不同,自《诗三百》开文学之滥觞,地位便尤高,其次孔子云“思无邪”;又云“诗可以兴、观、群、怨”------这直接是将诗赋予了文学之最高总成;而后经周汉魏晋南北朝,诗体业已涵养极年,逮至唐时,臻至巅峰。大家要知道,古代以儒家为正统,儒家以孔子为万世师表,孔子讲诗可以教化,还有谁可以反驳?因此,诗比词、曲都更“根正苗红”。
其次,便是艺术风格。这点前文已经提到,诗之题材丰茂,自创时便有(诗可以兴、观、群、怨);南宋以降,词直以“花间”为正宗,非艳科、非歌承平事便不雅;元曲自不必多说,更为淫俗。宋词、元曲题之即狭隘,又谈何与诗一较艺术之高低?
举个例子,三者的风格是这样的:
曲:《一枝花·不伏老》: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关汉卿)
词: 《菩萨蛮》: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
诗:《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
后世影响这点其实不用多谈,时代优势,唐先于宋,宋先于元,而旧体之终结已在民国。若论后世之影响,唐诗必大于宋词大于元曲。其实抵至清代,诗词之地位已经分庭,盖词之歌法具亡,亦与诗同作文学之体裁,其体裁之富、作者之丰,与诗已不遑多让,所以清代又称之为“诗词中兴”,然则曲子一如王国维所言,为时既近,托体稍卑而《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
三、结束语
这要看从哪个角度来理解。单从文学角度来看确实是一代不如一代,因为唐诗是文字最精简的文学体裁,却包含了博大精深的画面意境和内容解说,说白了就是没有废话。而从宋词到元曲,格律是越来越松、文字是越来越多,所要表达的思想生活内容却没有什么增加,从这一点看是大大退步。
我们现代人大多喜欢唐诗宋词,唐诗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宋词不拘格式,清新雅丽。而当我们习惯了唐诗宋词的优雅缠绵之后,我们几乎会自觉抵制元曲这个世俗化的产物。元曲显得直白低俗,不耐咀嚼,有时还充满了龌龊和猥琐。
是越来越现代化,和人胃口。
随着年代的推移,人的思想在进步,语言表达在进步,相比起来《诗经》《离骚》《论语》是更加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