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0后,开始怀旧——读《最大的一场大火》

(2010-11-22 15:23:36)
标签:

书评

小说

荞麦

最大的一场大火

80后

怀旧

文化

那个心绪繁乱的晚上我经过报亭,本打算买当季最新一期《收获》,报亭的女孩子却说新的还没来,见我失望却不甘心地没有马上离开,她递给我一本今年秋冬卷的长篇专号。我稍翻了一下看看小说们的作者,开首一篇后面“王海鸰”三字很是吸引眼球。遂买了回家。

    可看过王海鸰的《成长》后,却是大大地失望。小说写的太草率太急促,因而太粗糙了,严格说来它不象小说,而象剧本,缺乏人物命运的起承转合和从容过渡,读着象是大块斧削刀砍出来的情节,由不得人边读着边心里急躁起来,随后我简直怀疑是我在读时的心太急躁,还是真的,这小说写的不够好。

带着对自身的怀疑我翻了后面,看到了《最大的一场大火》,作者的名字是第一次看到,荞麦。

小说很容易就读了进去,甚至读至深处,我厉声喝止儿子试图放大动画片音量,在引起小家伙的抗议后,又只得抱着书,转移到另一房间,关上门继续进入小说中的情节。

看来不是我的心急躁,毕竟还有这个让我能沉下心随着她的笔触缓缓进入的小说。而且,它竟然是一部80后的怀旧小说。贯穿整个小说的,是从19992009这十年间娱乐圈名人事件和社会大事的回放。主人公陈栗子,一个普通的80后,从初进大学到工作后的经历,主线是她的感情生活,与她有关的三个男人,同时描写她的工作经历,命运发展。荞麦对心理的描写细腻而纯净,她不时地引用的一些现代名人的名言,都恰到好处地出现在适合的地方。小说通篇的格调,没有人们想象的颓废,也并不夸大某种对人生的进取精神,它有一种平静和无奈,也许是对这个时代的迫不得已的顺遂,对大环境下情感的无力把握,也因为文字中依附于主人公的一份可贵的单纯,而带着并非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淡淡的伤感。

记得年初岁末交替之时,很有人几乎是欢欣鼓舞地在说“80后集体奔三”。80后,太有别于60后,70后的一代人,那么容易就被疏离于其它时代的人之外,就是因为他们还在年幼时,有过相比其它时代的人更优越的物质生活。我仍记得我的两个83年出生的表弟,到我所在的北方小城旅游时执意要喝芬达,七喜,发现全城竟无一家肯德基,麦当劳时的失望和沮丧。本以为他们遇到了大学扩招,轻易成为大学生后能有更加轻易得来的美好未来,却一下子,迎来了高房价。其中一个表弟,因一方蜗居而不得,至今仍未有谈恋爱的想法。

所以说,80后还来不及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就现实了,而且居然当他们“集体奔三”时,他们的怀旧时代也早早地到来。这让人细想起来,在同情之余,无法不伤感。

但我从80后的怀旧中能够感觉到其中透出的隐隐希望。人只有在成熟后才懂得历练虽是痛苦也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财富。过去的十年,也许时代赋予80后的机缘不是那么的公平,那么新的十年到来时,进入3字头的80后,或将能以成熟的心态对待未来,那么未来或将以更多公平的机会来赐予他们也很说不定。

在我很急切而不急躁地读完整部小说后,赶紧到网上“百度”了一下小说的作者,有些信息称作者荞麦为美女作家。我没有去搜荞麦的照片,因为凭我的判断,美女作家之称定当俗化了她。这是个有天份的80后女孩子,她会和所有80后一样平静地取舍时代造成的得与失,冷静地等待着未来的十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