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粗心怎么办
(2009-04-23 10:35:31)
标签:
亲子家庭杂谈教育家有小学生粗心丢三落四 |
分类: 锦和李子 |
最近李子爸爸一直出差,每天送李子上学的任务交给了我。我通常先将他送到学校,然后步行上班,既是锻炼身体,也顺便在路上买些东西。
今早照例,送他进了学校,我在路上的商店里买好东西,这时,忽然手机响了,是李子。他说,他昨天未将试卷带回家,老师让我到学校里去一下。幸好当时距离他的学校不远,我马上返身走了回去,一路想着可能的各种情况,以及如何应对。首先,我当然想到,叫我去不会是“好”事,如果是李子的问题,我如何在不伤及他自尊的情况下,配合老师指出他的问题;如果是冯老师“小题大做”呢,这不是没有可能,因为我写过上次的家长开放日,我向她提过意见,请她不要用抄试卷的方式来惩罚计算题一直出错的孩子,也许她的心胸不够开阔,从而找机会还我一招?如果她真是这种个性的人,我该如何应对?
这样一路琢磨,学校到了。和传达室的师傅打了个招呼,我直接去了教师办公室。里面有一个孩子在桌上写着什么,所有的老师都不在,我问那孩子,他说老师都去做操了。
我给李子爷爷打了个电话,问问他,是否家里有李子落下的数学试卷,他爷爷找了找说没有,然后说昨天没有看到他带回什么数学试卷,正在这时,冯老师从我身边走过,叫了我一声。我跟着她进了办公室。
她是个大嗓门,大着嗓门说话给人感觉是很生气,她说她昨天要求的,期中考试有计算题错误的同学,将试卷带回去重做,100分和计算题没有出错的同学除外,李子考的是95分,五分全部是计算题出错,他应该把自己的试卷拿回去。我一听,心里松了一口气,但是表面上很配合的问她,他为什么没有拿,是老师发到每个人手上,还是他们自己拿。她说,她是发给第一排的同学,让他们自己向后传递。我明白了,一定是李子又犯了粗心的毛病,从一年级以来,这孩子丢三落四,忘东忘西是家常便饭。我可以针对他粗心造成的可笑可气的事例,写一本《李子粗心大全》。
这时,冯老师看着门口说了句:他来了。果然,李子和另一个孩子一起进来,面无表情,实际我知道他是忐忑不安。
我问他怎么没有带试卷回去,他说他以为带了,回家才发现没带,而且当时五点多了,他就没有讲。冯老师在一边哇哇的说,再晚也要想办法呀,可以向同学借一下。我问他是不是以为没有带回去,就可以逃掉不做。他不响。
冯老师给我看他的试卷,的确非常可惜,全部错在计算题上,比如其中一道,前面都做对了,最后一步是140除140,小家伙居然写成0。
冯老师让他在办公室里重做试卷,让我回到家多说说他。当着冯老师,我不能再揭他的短了,其实冯老师讲得都对,这孩子,粗心,丢三落四,做事磨蹭,我是他的妈妈,我非常清楚。我已经想好,下次如有类似情况,我如果无法及时过来,我肯定不会过来,只会电话沟通。今天冯老师叫我来,虽有些小题大做,但是,孩子的问题因为他一向成绩好而未得到我和他爸爸的重视,我们的确忽视了对孩子认真的习惯的培养。
一路走,我一路想着,孩子为什么会有粗心,丢三落四的毛病。首先应该归咎于我们对他很多事情上的包办代替。我家,是四个大人带一个孩子,李子的爷爷奶奶把照顾他当成事业在做,李子用的笔,笔芯,都是他爷爷帮他买,保管,有没有笔芯,够不够用李子完全不知道,只知道没有了,喊一声,他爷爷就会送到他面前。昨晚吃饭时,我就看到,李子奶奶让他吃一个煮熟的土豆,李子还没动手,他爷爷就拿起一只来,为他剥好皮放在他面前,平时吃饭,他奶奶总是另给他准备一只空碗放在面前,另外夹菜放在这只碗里给他,这样他就不必伸长手去夹远处的菜,这样,他越来越懒。十岁孩子,真叫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平时有时间,他第一想到的是:玩,他爷爷奶奶从不会教他做家务。
此外,冯老师要求家长每天检查孩子的计算题,因为计算题如果出现错误,她会有一套惩罚措施。但是,这惩罚治得了根吗,如果孩子靠家长来检查,他势必养成依赖心理,反正有你们认真检查,我做得时候不认真又没关系。李子的计算题,每天都是他爷爷在检查,当然老人是想帮我们减轻些负担,因为我们下班都很晚,回家还要做家事。可是,李子,不也因此养成了不认真的习惯了吗?想到此,我当即决定,以后计算题不帮他检查,除非他到睡觉时间还未完成作业才会破例。
就这样,我在一路的思考中,想好了办法,一是凡每日空闲时主要培养他的习惯,让他每天检点必须做的事,特别是做完作业后,一定要检查是否全部完成,二是学着做家务,培养责任心,三就是,自己检查计算题。
先试行一段时间看。另外,李子的班主任换成音乐老师,一直让我有些不放心,非主课老师做班主任,是否对学习重视不够,还有,李子坐的位置在班级后面,是否会影响他对老师的举动的注意力,这孩子时常不知道老师安排的事情,有些事,我甚至是从别的孩子嘴里听到。我准备近期多与学校老师沟通。
孩子真让人操心,实际上,我为了让他养成细心的习惯,道理经常讲个不断,各种事例都讲过,因为他成了一个最不想成为的唠叨妈妈,可讲归讲,孩子还是依然故我,缘由是我没督促他采取具体的措施来纠正,实际上是内心的忽视。今后要注意,具体,立即,这些用在工作上的行为,也要用在教育孩子上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