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书评】朴门学:给想出走的人打开一扇绿色的门

(2011-11-30 22:31:33)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载文章
推荐此书!

[转载]【书评】朴门学:给想出走的人打开一扇绿色的门

朴门学:给想出走的人打开一扇绿色的门

 

叶竹盛

Zsye2008@gmail.com

 

现代生活方式给我们制造了无数问题。我们忧虑环境恶化,担心能源耗尽,沉迷于物质消费,受制于工作压力,看不到前进的方向……然而,也正是因为要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拥了比前人更丰富的理想。我们呼吁绿色生活,期待回归自然,幻想自己能够摆脱所有约束,成为可以掌控自己生活的主人……

 

但是无力感随即侵袭:背上了行囊,却不知道出走的方向;走出黑夜,却马上又踏入了迷雾。伴随这种迷茫的是无处不在的自我矛盾。我们可以在言语上无限度地呼吁绿色生活,但在行动上却常常屈服于一次性塑料袋的便利;我们可以在意识里因为动物纯洁的目光、可爱的样子而产生怜悯,却在餐桌上忍不住美味的诱惑而大快朵颐……

 

这个时代正是如此,问题多多、理念泛滥,行动却很少。其实,即使我们想行动,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行动。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告诉我们,要如何融入现代社会,如何追随文明的脚步,如果以物质成就作为目标。我们被设计成了如何顺应生活,而不是如何创造生活的人。但是,如果我们不行动起来,不去改变,我们就将仍然沉陷在迷茫与纠结之中。美国的孟磊和他的台湾夫人江慧仪就属于那些已经行动起来了的少数人。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亲身实践所合著的《向大自然学设计——朴门Permaculture启发绿生活的无限可能》,向大家介绍了一种结合文化和农业设计可持续生态生活的学问。这就是发源于澳洲的朴门学。

 

朴门学的英文名称由三个单词组合而成,分别是永续、文化和农业,其基本理念就是发现自然规律,尊重生态内在关联,利用绿色资源,提倡和践行一种可以持续循环创造的健康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之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其中的生态系统可以内在自我循环,不需要依赖外在的消耗性的资源,可以完全进行可再生性的生产。这种理念不仅可以应用于独门独户,也可以运用于农场、社区、甚至整个城市的规划。这个理念不仅可以由个人来践行,也可以由一群人来共同实现。这正是这一理念的迷人之处。现在朴门实践在国外已经颇为流行,从古巴到美国,到以色列、尼泊尔、澳大利亚等等,都可以找到朴门生活的完美例子。

 

朴门学的创始人之一墨立森因为提出此构想而获得1981年的“另类诺贝尔和平奖”。罗马俱乐部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在《增长的极限——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中向人们提出警告,由于人口增长和对资源的过度消费,环境恶化是不可避免的结果。正是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墨立森对人类前途产生了忧虑,他知道人类虽然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去应付各种困境,但是人类却从来没有将知识充分应用在实际的生活中。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闪现,他决定利用各种自然知识,再通过观察和实践,创造出模拟自然的人类生存系统。这种生存系统也许可以帮助人们摆脱无限度追求增长的困境。

 

本书的两位作者着迷于朴门学,在台湾开辟了多处朴门实践地。他们的这本书是中文出版界永续设计学最完整的入门书。作者在序言中的第一句话就郑重宣示:这是一本为想要夺回生活自主权的人,所写的书。他们用自己累积的大量经验,和其他人所总结的理论,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在这本书中向大家展示了重建生活系统的可能性。这本书就像一个手册一样,任何个人,只要有决心,都可以像两位作者一样,为自己打开一扇通往永续绿色生活的“朴门”。

 

贯穿全书,作者都试图让读者们相信,朴门生活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苦行僧式的,与世隔绝的生活,而是一种可以让我们过得“又懒惰又认真的生活”。这不正是满怀现代苦闷的人们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吗?朴门生活对个人而言,可以改变观察世界的视角,尤其改变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物之间关系的观念。因此朴门生活所重建的不仅是个人对生活的主动权,还包括社会关系和自然秩序。朴门还有一些意料之外的积极效果,那就是园艺治疗。台湾一位园艺治疗师就决定下半辈子都要过朴门生活,同时提供园艺治疗之服务。尽管我认为朴门生活不太可能全面取代工业时代的商业化生活方式,但是一旦那一天来临,对整个社会而言,朴门不仅修复了生态、能源困境,还可能修复人类之间的纷争,人与自然之间的疏离感。如此说来,朴门实在是具备了从重建个人内心到整体社会秩序的能力。难怪墨立森曾自信地说,“一个农场就可以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

 

作者似乎已经意识到了人内在的惰性,因此他也在书中不断强调,朴门式生活可以从小做起,可以从身边做起,落实到实践中,他还建议大家适用便利的原则,适用小而慢的解决方法。朴门实践的经典案例中,既有美国的由一个人常年打理的枫树有机农场,也有作者在台湾经营数年的小规模风之谷家园,还有多达数百人一起居住的美国宜营生态社区,以及40多户人家的澳大利亚彩虹之境社区。除了这些全方位的可以作为整体生活解决方案的朴门实践,作者还提供了个性化和分散化的案例,教人如何在城市的屋顶、阳台和零散空地上构建永续小生态园。他还提议且发起了非常有趣的城市游击式农耕活动,并幽默地提议说,要改变城市过度密集的状况,就应该规定大楼旁都要留够一块地用来生产大楼居民所需要的食物。

 

朴门是一个美好的构想,尽管有人批评说,这种想法只有非常热情的人才可能去实践。但是在这样一个大家都容易走失的时代,这种令人充满希望的构想和实验,可以在我们想出走的时候,给我们打开一扇绿色的门。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