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四千年农夫”的百年回归路

(2011-08-16 11:13:31)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载文章

年初,美女博士石嫣(也是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的名誉园长)寄来一本F. H. King的《Farmers of Forty Centuries》,了解我的想法。不敢推辞,赶紧拜读。书是几近散架的老古董,首页一角是“郝克明”(Jim Harkness,美国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所长)的印章。康斯威星大学的King教授是个了不起的农业物理学家,曾任美国农业部土壤局长,人称美国“土壤之父”。这本书是他和夫人游历东亚三国(中国、朝鲜和日本)后在1911年出版的手记,可谓百年前东亚农业生态的写真,深刻影响了有机运动先驱Albert Howard(见陈仁端《关于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与生态农业的若干思考》),更被视作有机运动的“圣经”。书确实是传世经典,不过可以有更高的立意。我后来打给才子程存旺博士(《四千年农夫》中文版译者之一,现在江苏武进挂职)说,中文版要有一个人作序,就更好了,这个人就是温铁军教授(后来温铁军的序《理解中国的小农》,果然尖锐批评了现今中国农业政策的中长期偏差带来的双重负外部性,论战“主流”意见)。

接下来的事,一是向美国国会图书馆确认了版权,二是写信给King的母校康奈尔大学的Ana(谢谢Ana和Danielle的慷慨相助)。去年康奈尔大学出版社赶在英文版百年纪念之前有了重印。由于我们拿到的英文书年代久远,很多照片已模糊不清,康奈尔大学的新版无疑是最好的参照了。

6月初的一天,夜里10点突然接到躬耕书院老总戴建军的电话说,浙江遂昌安排的新书发布会,赶在郝克明回美国之前,时间定在16号,已经报给省农业厅的头儿了。接连数日,贾佳(中文版的责编)持续高强度工作。北京工厂赶印出来的中文版,最后还是徐玲(中文版的营销编辑)拎着行李箱飞着送到浙江的。

实际上King在离世前并未见到英文书出版,后续是由他的夫人完成的。King要告诉美国人思考的是,为什么东亚的生态农业四千年不衰(至少到他写作时是这样),而美国的石油农业不过百年就耗尽了地力?百年之后(2011),这样一本讲诉东亚农业(特别是中国农业,三国中King在中国的时间最长)的专著,终于有了中文版的面世,也算是一场百年海外游历后的“回归”吧。好了,现在轮到我们要问的是,一百年过去了,我们有了农业科技和生产效率的事实提高,没错,可是,中国的农业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呢?究竟是在前进,还是倒退?如果13亿人每人每年消费1斤原生态大米,那么大约有260万亩农田可以告别化肥农药,休养生息。遂昌的生态农业正是要在三年内全面限制化肥农药,邀共识之人做一回“千年农夫”(见遂昌书记葛学斌给中文版的跋《乡村魅力》)。

King去过了太湖流域,去过了珠三角,溯流而上去了西江边的梧州,还去了鲁中南、“满洲”(特别是长春附近),现在是所有这些地方(当然不仅是他们)翻开《四千年农夫》、着眼未来农业政策的时候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