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环保的深入:全球可持续发展领袖论坛

(2010-11-28 17:41:13)
标签:

转载

文/吴梦启

可持续发展+环保+绿色经济+低碳生活,这是怎样一种时尚新鲜容易引发认同的新概念?如果我们从一个整体上认识这样的概念,它应该是包容性的,具有多层的含义。在生活当中,它应该是一种理念;在思维方面,它应该是一种哲学;在商业领域里,它应该代表了新的商机;在宏观经济当中,它是一种无法避免的抉择;而在政治互动里,它既是共识,也是可以用来交换的筹码——虽然后者带有某种贬义的含义,但是除非我们不把政治当做公开或者隐藏的交易,否则再高尚的理念,都将是将是虚无的。

 

在北京举行的四天“全球可持续发展领袖论坛”(GSLF)当中,显而易见地存在着“环保多元化”的痕迹。它将“环保”这面大旗之下各种层面的价值因素表现得淋漓尽致。准确地说,这种多元化的主题仍旧是“环保搭台,经济唱戏”。各种围绕“环保”展开的人文以及科技话题,仅仅是这个“经济唱戏”的衍生品。仅仅以会议最重要的一天,即“全球跨代际领袖对话日”的几个主题演讲作为对比,即可发现这样的活动当中,“经济”是论坛所要表现的灵魂性的东西。

 

这一天的几个话题分别是:1.第五次浪潮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2.全球化背景中新兴市场的机会;3.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4.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与绿色投资;5.全球绿色财富企业论剑-商业推动可持续发展变革。

 

如果寻求“环保”的终极价值,我们可能会发现其最终目的无非是让人类日渐恶劣的总体生存环境获得改善,从而达到“与自然和谐”的最终目的。这是一个哲学命题。我想,“环保”在很多方面,与其说是一种物质上的改变,不如说是精神上对人类追求享乐和纵欲的约束。它的作用近似于宗教在伦理上对人的道德约束。但是目前来看,“第五次浪潮——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是人们对于“环保”的物质化的简单理解。我们不必苛求GSLF策划者和组织者从哲学家的深度来思考这些话题,毕竟“经济”是民生需要,何况目前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际的角度来说,如果经济不先行,精神、道德等等形而上的内容就无从谈起。

 

但是,“环保多元化”正在不可避免的进入这个话题的方方面面。现场的采访和观察证实了这一点,那就是人们在审视“环保”这一话题的时候,逐渐剥离了“环保”本身的道德外壳,从非常实际的层面开始考虑“环保”本身的价值以及意义。这里面包括著名经济学家温铁军对于“第五次浪潮”这一概念的批判性思考,也包括曾经在美国“洋插队”的石嫣博士创建的小毛驴农场的现身体验。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的创始人廖晓义女士在湖北巫溪进行的环保实验带有很强的启示意义,但是更重要的是她对于“西式环保”以及“中式环保”两种理念的阐释。当然,还有来自各个企业和商学院的老总们对于“低碳经济”环境中的商业发展等各种理解,话题覆盖金融、实体经济以及信息交换等等模式。就深度和广度而言,“环保”这一话题性的词语,已经全方位地进入我们的各个领域。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不过,在这个词语的包装之下,它所具有的缤纷色彩以及丰富内涵,却是有待我们认识和理解的。这也许就是GSLF本身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在这个论坛的第二天晚上,我到人民大学参加了一个杨澜主持的“绿色沙龙”的活动。活动当中,著名话剧导演孟京辉透露了自己的一个小秘密:他每次洗澡,23秒内即可完成打湿全身的过程。孟导笑道:“这是不是一种环保意识?”对比白天看到的高谈阔论,我想,“环保”也好,“低碳生活”也好,它本身就是一个由高谈阔论走向平民化的过程。古人说“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音乐。环保就是音乐,五音俱全。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