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南之再体验

(2007-05-31 23:40:56)
标签:

杂谈

分类: MSN搬家
    苏南之再体验,更多的是困惑和问题http://shared.live.com/VIf!VWmJbs6tK-ObyYk28Q/emoticons/smile_thinking.gif
    明天要去山西长治,没有时间再写体会,只能把给温老师提的问题贴上来了:
    第一,关于良绅与乡村工业化的问题。无论是上次我去调研的蒋巷村还是这次昆山的晟泰村,都存在着一位乡村精英,应该就是温老师所说的良绅,这个精英既在村中担任村支书又在村集体企业改制后担任企业的董事长,尽管常德胜现在已经退下来了。而这位良绅对于村的整个演变都起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且都是出现在80年代中期乡镇企业的兴起阶段,在工业扩散阶段当本村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资本化并产生增值收益时出现的。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当完成工业的原始积累之后,这位乡村精英应该何去何从?常德胜退出企业管理转向村的生态农业,而晟泰村村支书顾永元(更像是一位企业家)尽管没有退出企业管理,但目前已经遇到了很多员工和村民的质疑,就是在企业改制后,村集体占有50%多的股份,但是由于村集体法人没有明确,在剩下的一半股份中顾永元又占有大部分股份,这就导致了在开股东大会的时候,仍然是顾永元一个人决定,他既代表村又代表企业。乡村精英的出现与退出是否与乡村工业化的原始积累的开始、完成有必然的关系?而这样的乡村精英是否只是在苏南地区出现而必然不同于没有进行工业化的类似于我们上次去的山东莱州朱由三村呢?那样的村庄就只能出现类似张丕庆式的乡村精英?
     第二,关于大村、小村的问题。在我们上次常熟调研的唐北村是一个大村有3000多村民,似乎与蒋巷村这个小村具有可比性,但是在这次补充调查时我们发现,唐北村是原来由三个村合并而成的,合并前人口都不超过一千人。而我们这次调查的晟泰村现在有1700多人,但也是在01年由两个不足千人的小村合并而成的。唐北村和晟泰村合并前的村经济状况都不好,但在合并后发展情况却不相同,唐北村仍然属于被扶贫村,而晟泰村早已成为明星村。这样看来,大村小村的规模似乎不可以完全成为后来乡村发展的充分条件?
     第三,晟泰村的工业原始积累就目前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晟泰集团的工人目前50%多都是残疾人,而按照国家现在的政策,企业用四残人员35%以上的免所得税,50%以上免增值税,因此,晟泰集团现在所得税和增值税都不用交,每年免税近千万。但是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包装箱),使用残疾人所创造的劳动价值并不会少于非残疾人,而工资却低于非残疾人。在企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厂房,感触特别深的就是那些残疾人,由于工作强度很大,他们只能在工作的间歇啃一块凉馒头,那样的场面让我看了很心酸。
~~~~~~~~~~~~~~~~~~~~~~~~~~~~~~~~~~~~~~~~~~~~~~~~~~~~~~~~~~~~~~~~~~~~~~~~~
特别提要:今天是我的老朋友兼小朋友花时间的生日,祝儿童节前出生的她生日快乐,平淡的即是美丽的~~希望你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长治和苏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