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食品本地化系统之梦

标签:
生态农业csa食品安全 |
分类: 嫣言嫣语 |
“Buy local, buy fresh ”这是目前在美国兴起的一场食品本地化运动。当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我,了解社区支持农业的时候,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到的不是石嫣这样一个人民大学的女博士去美国当了半年农民的故事,也不是CSA这种农业销售模式能否投资潜力,而是以此了解这样一场运动,让我们能更清楚的看到食品系统背后的真实。
这样一场运动,背后反对的是庞大的食品帝国对全球食品系统的控制。
这样一场运动,坚持的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而CSA则作为这种生活方式中的一个选择。
这样一场运动,渴望的是从社会中“脱嵌”的市场,能够再回到人类原有的轨道。
我的这场梦就由此而来……
让农业恢复她本来应有的生产、教育、娱乐、康复功能,将有机种植、商店、学校、餐厅、医院相结合。
社区支持农业的模式好处到底是什么?
恢复土地地力
减少运输距离
缩短从土地到餐桌的距离
减少能源消耗
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消费者享受到有机、健康的食品
农民获得了可以维生的收入
社区支持农业是食品本地化系统的一种方式,为什么要强调食品本地化呢?这与我们这么多年所听到的全球化,所渴望的经由自由贸易WTO、NAFTA而获得世界各地的产品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我们发现资本的集中提供给人类不断增长的食品产量,甚至是过剩的。可是同时我们却发现饥饿却在不断的蔓延。看着美国土地上大量种植的非食用玉米,连片的CORN,SOYBEAN,CORN,SOYBEAN……食品产量增长的目标不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不是为了减少饥饿,而是利润的增长!
其次,这样一种全球化的食品系统背后,是粮食出口大国对于进口国进行控制的一种方式。美国本国政府对于农产品的高补贴,就他本国政策来讲并无问题,但对于其他国家的农业是巨大的冲击。小农的成本因无法与高补贴的农业相抗衡而使得小农被排挤出市场无法生存。各种全球化银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贷款也不份的促进了这一趋势,为了偿还巨额的负债,发展中国家不得不种植高收入的经济作物,不得不依附于这些机构提供的各种形式的“帮助”。但却使得本国的农业的多样性,赖以为生的兼作方式无法生存。
再次,全球化的食品系统依赖于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化肥农药是一方面,同时运输过程中还会消耗大量的燃料。
食品本地化,不单单是指农产品的生产,这一整套链条包括利用农业的教育功能,将最健康的蔬菜送到学生们的餐桌上,将学生们带到农田,垃圾分类回收,听说林业大学已经在我们同仁的努力下为他们开辟了一个菜园,我们可否也将本有的绿化部分土地,通过种植的方式绿化呢?我们现在城市里的孩子连自己吃的东西怎么生长的都不知道了,他们又怎么能够关心种植这些东西的人呢?
利用农业的康复功能。凡是心理不健康的,都让他们回归土地,让土地为他们疗伤。
开办有机餐厅,餐厅中的所有材料都尽量是本地化的、有机的。我们的肉、蔬菜都由我们自身的CSA农场提供,或者由其他有机种植养殖的农民提供。
开办消费者合作社,为大家提供一个本地化可供信赖的有机消费的场所。
……
所有的这一切,都可以说是一套另类的食品体系,是对现在食品体系的颠覆,但也是人类拯救自我的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