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平合医患中心成立
(2015-12-09 21:26:21)
标签:
医患关系医疗纠纷医患矛盾社会组织 |
北京首家医患NGO组织正式成立
2015年12月4日,北京首家医患NGO组织正式“转正”。经北京市丰台区司法局批准及民政局注册,原北京京翰医患纠纷调解与法律援助中心更名为北京市丰台区平合医患中心,成为独立的民办非企业法人,也是北京首家正式注册、专业从事医患纠纷预防、调处及相关研究的非盈利性社会组织。
据了解,该中心从设想、实践,到正式成立,经历了3年历程。2013年11月22日,经过前期1年多的准备工作,北京市京翰律师事务所医药法律部及相关专家学者发起成立了北京京翰医患纠纷调解与法律援助中心。中心作为律所内设机构,被媒体冠以“北京首家医患NGO组织”之称,两年来,共接待电话咨询及现场咨询1000余例,在咨询阶段直接化解各类纠纷400余例。这其中,包括医方无责的300余例,其余100例医方责任轻微、后果不严重的案例,通过专业律师的讲解,患方均表示接受医方的解释或是处理意见。此外,中心还参与调解纠纷数十件,并办理或协助办理数件法律援助案件。
白女士曾来中心咨询:弟妹怀孕期间发生妊高症,医院延误诊断导致5个月胎儿流产,医院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赔偿相关医药费,外加5千元营养费。白女士认为赔偿过低,曾咨询律师,说可以主张百万赔偿。白女士和弟妹来到中心寻求专业意见,中心主任张文生律师接待了她们。听完事件详情后,张律师告诉她们,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妊高症引起胎儿流产事实已经发生,医院确实存在问题,但是胎儿的流产不能主张死亡赔偿金等项目,只能赔偿直接损失。因此,像她们这种情况,医院的赔偿方案是可以接受的。白女士一家采纳了张律师的意见,与医院达成了和解,彻底解决了纠纷。像白女士这样前来中心咨询的群众仍有很多,大家在咨询后都普遍表示,有这样一个专业的让人信赖的组织,真是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无谓的诉讼。
为进一步加强纠纷预防工作,中心重点进行了体系设计和试点研究。2014年10月29日,中心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召开了和谐医患关系体系建设暨“医患纠纷风险防控体系医方执行方案”启动会,并于当日进行了首场心理学培训,截至目前已完成4场培训会,受众1200余人次;2015年4月,中心在丰台区东高地街道召开和谐医患社区体系建设启动会,开展社区就医知识、医患法律及健康讲座数次,参会居民1000余人次;2014年4月10日,与丰台医学会签订《关于医患关系协作处理的协议书》,就医患关系调解、医患纠纷解决以及相关学术研究开展广泛合作。2014年5月21日,就某某诉兰州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进行研讨,并与社科院法学所卫生法专家董文勇教授就《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向国家卫计委办公厅法制司提出建议。
由于服务专业,成绩突出,中心与广大媒体也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2014年2月27日,在中心的推动和协助下,凤凰卫视“社会能见度”栏目播出了系列节目《医闹中的医务处》。为保障媒体报道相关问题的专业性,中心还为《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法制晚报》、《北京商报》等媒体提供医患纠纷方面的专业知识咨询和专业问题解答,在社会广泛关注的“非法性别鉴定”、“李芊非法行医”等问题的报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中心发展过程中,丰台区政协给予了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并与相关行政部门为中心开创性提出了“分步走”计划,即在律所内设机构框架下开展工作,时机成熟后独立注册为社会公益组织。
两年来,通过扎实的具体工作、广泛的试点研究,中心逐步积累了工作经验,完善了体系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也得到了卫生行政部门、医务人员、广大居民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关注。经过相关部门的调研和评估,认为正式注册正当其时。
中心正式成为独立的社会组织后,将更好地和社会各界建立广泛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为预防和化解医患矛盾、妥善处理医患纠纷、建设和谐医患关系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