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关于兴趣班家长问题一箩筐》

(2008-07-11 10:46:25)
标签:

兴趣班

爱好

育儿

分类: 妈咪天地

    不知不觉小小已经快三岁半了,一直想给她报个兴趣班,可是联系了N家培训学校都没有小小这个年龄段的兴趣班。今天在北青报上看到一篇文章,还真长了不少知识呢。值得学习一下,没想到报个兴趣班的学问还真大呢!

《关于兴趣班家长问题一箩筐》

摘自2008年7月10日北京青年报

提问一:孩子上兴趣班是否越早越好?

    据《2008父母最关注的才艺培养问题调查报告》显示,家长在孩子3岁前给孩子报兴趣班的较少,70%以上的3-6岁家长会给孩子报过这样那样的兴趣班,孩子6岁后,参加过兴趣班的就超过80%了。报兴趣首先要和孩子的生理成熟度相匹配,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和较高的效率。儿童小提琴教育家贺大钧说:“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学习乐器演奏一般都是从小开始,但不是越小越好。以学小提琴来说,3岁的孩子就不适合,要3岁的孩子静下来拉小提琴,是违背孩子发展特点的,很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这么大的孩子,更需要自由的游戏活动,伴随游戏活动有一些音乐欣赏对他们提高音乐素养更为有利。”

我说呢怎么联系好几家都没有小小能上的兴趣班呢?原来是有依可据的呀!

提问二:兴趣班是不是学的越多越好?

    调查显示:3-6岁的孩子,报兴趣班大部分集中在1-3项之间;6岁以上的孩子,选学3项以上的孩子居多,选学过6项以上的孩子超过35%。3岁以后,学生选学最多的是绘画、英语、舞蹈在音乐方面选择最多的是钢琴;体育方面是轮滑和游泳。《父母必读》的资深儿童专家徐凡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多接触一些事情,可以让孩子多长些见识,也有助于他发现自己的兴趣。但精和广,常常是相互矛盾的。每种才艺,都需要学习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如果孩子同时需要学习学习的规定项目太多,结果可能并不乐观。所以,当孩子表示对许多事情都感兴趣的时候,父母的选择就更为重要:可以把以纯技术传承的和有更多创意空间的才艺一起来学,把需要更多精细动作和需要更多肢体动作的才艺学习相搭配。但无论怎么选,都要以孩子的实际承受能力为依据,不要让这些学习成为孩子的沉重负担。

看来给小小报班也要量力而行,找个她喜欢离家又近的最好!

提问三:怎样激发孩子对兴趣班的兴趣?

    孩子因什么原因没有了学习兴趣?分析指出,原因有:学到有一定难度的时候,孩子初学时的热情降低,往往会被困难吓退;练习占用了孩子玩耍的时间,于是他厌烦了枯燥的练习;孩子没有进步,缺乏成就感;不习惯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新的环境等。

    怎样发现孩子的兴趣?”周末和节假日,与孩子一起进商店、逛公园或到树木里散步,留心孩子感兴趣的商品、书籍、景物等。此外,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写字、画画、读书、做纸工、修理日用品、做家务等。”徐凡说“在与孩子共同活动中,孩子兴趣和爱好便会表现出来,你能及时地发掘到。”

嗯,看来多带宝贝出去玩也是不错的选择呢?不过还是要控制一下地,否则真是上了学就成了贪玩的孩子了,心收不回来就更麻烦了,什么都要适可而止!

提问四:父母陪伴到底有多重要?

    孩子能否中坚持学习,父母通常会认为和自己的陪伴有很大关系,从父母的行为上看,在孩子练习的过程中,:“每次都陪”的是最多,占51%;其次是“偶尔陪”的点39%;只有少量的父母是“不陪”,占10%。

    无论父母的陪伴情况如何,孩子的情况都是大部分都能坚持最多,其次是都能坚持,再次是大部分都不能坚持,最少的是都坚持不了。徐凡说:“父母的陪伴,在孩子的坚持性方面,有一定的支持性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并且,在这种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中,离子对父母的陪侍产生了依赖。”

    研究者还发现,60%以上的父母对孩子所学的才艺是感兴趣的,35%的父母虽然兴趣不是很大,但基本上能按教师的要求带孩子去欣赏。仅有4%的父母表示对孩子所学一点也不感兴趣。

    随着父母的兴趣的降低,我们看到,孩子坚持性的比例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都能坚持”的比例在降低,“大部分坚持不了”和“都坚持不了”的比例在升高,特别是父母表示“没兴趣”时,“大部分坚持不”和“都坚持不了”的比例大大增高。

   乐在其中,这恐怕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无论是音乐、美术、英语、游泳、舞蹈,还是下棋、武术、书法,父母都要逐渐把孩子的乐趣引向活动本身。比如,音乐和舞蹈中美的体验,武术和游泳中驾驭自己身体的快感,美术和书法中妙手偶得的乐趣......如能进入这样的境界,这兴趣和技能将会伴随孩子终生,给他的一生带来快乐和幸福。

    这就需要父母给孩子选择才艺爱好之前,先问自己:我是不是从内心喜欢这项才艺爱好或者能从中得到快乐?我会不会和老师一起引领孩子进入美好的才艺世界?我们会不会因为孩子学业紧张就半途而废?父母是不是也真心喜欢并享受到其中的快乐,是孩子能否真的乐在其中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这种喜欢的背后不能隐藏着望子成龙或升学加分的功利心。如果父母在陪伴孩子学习某项才艺时,充满童心,享受其中,孩子无疑会受到巨大激励,父母欢喜的态度可能比说一千句督促的话都管用。例如,当孩子把一首曲子弹得更顺畅时,妈妈发自内心的欣赏与称赞,会让孩子更加兴奋,自然愿意继续学下去。相反,若让孩子学习才艺是为了给孩子增加升学的筹码,你听孩子练习时,总是批评和唠叨,这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往往不会坚持下去,甦不用说真正体会到才艺学习的乐趣。

以后要是时间允许能陪她上就一定陪她上!

提问五:父母为何最烦恼孩子不主动练习?

   调查显示,大约24%的父母的“最大烦恼”是孩子“不主动练习”。孩子学艺过程中,不主动练习、找各种各样的理由逃避或都拖延练习时间、出错、退步或不愿继续学下去等现象是很正常的。父母首先应调整好心态,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立场想一想,如果一味批评责备甚至采取高压政策,只会引起孩子更强的逆反情绪。

   徐凡提出 5个关键词,即:别奢望、小步子、看成绩、多欣赏、允许停。徐凡特别对“允许停”做了解释:当你发现如果再坚持练习下去孩子有可能讨厌某种才艺,父母最好在孩子明确表达之前主动暂停孩子的练习,把学习的步伐暂放慢。和是否坚持练习相比,孩子对艺术的喜爱和欣赏更为重要。没有了这个基础,即使技术有了进步,艺术的表达也不会鲜活生动。

学习任何东西都要循序渐进才可以呀,专家的话可是有道理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