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先生住校演习五天六夜

(2010-10-18 08:00:00)
标签:

学校

搬迁

住宿

适应

折腾

文化

分类: 【成长子录。】

    快下班时,给老先生电话:“晚上有应酬没?”
    “没!”老先生伸了个懒腰,“但是,今晚咱家要来客人,你准备些水果。”
    “嗯?”我家除了我女友,平时是极少来人的,“谁来?”
    老先生神秘兮兮地一乐:“你猜!”
    “二狗?”二狗是大姑姐的胖儿子,嘴特别壮,没吃的可待不住。
    “不是,是大狗。”
    “大狗?”我脑筋瞬间晕掉,大狗……“啊——咱儿子!他今晚就回来了?”
    “是啊。他已经联系好车了,东西也不用我去拉,说自己每天倒腾一点儿,几天就都搬回来了。”
    
    这,这,这怎么跟做梦似的?
 
    十月初,儿子学校不知赶什么进度,急三火四地迁到了新区,那里距城半个多小时。为了省去路上折腾,我们决定让儿子住校。于是,整个十一假期我都在街头奔命,置办各种行头。
    我冥思苦想罗列了一大张清单,大到被褥枕头,小到面纸牙签,整整四个大包。儿子惊讶地看着堆在地板上的“小山”,问我:“有这么多?这不搬家么?”
    我“语重心长”地教诲:“你以为呢?就差把厨房搬去了!”之前儿子以为不就一住校么,没什么大不了。


    这是儿子第一次离开家。我一百个不情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还没过够,居然要儿子自己照顾自己了。同事朋友说,早晚孩子都得出去,就当锻炼了。可这毕竟跟大学不一样,儿子年纪还小,全部精力都该放在学习上,哪有多余工夫适应这些。
    其实住校的唯一好处,就是节省路上时间,儿子可以多睡一些。其他的,毫无优势可言。以前儿子晚自习九点半结束,十点到家,再补一顿夜餐加水果,而住校直接“咔”掉了儿子的第四顿饭。
    原定本是整校搬迁的,但高三家长以影响学生复习情绪为由集体上访静坐,结果改为一二年部迁新址。在我们这个小城,除各县区考入的,其他学生历来走读。故该校史上从无大规模住宿管理经验,更何况校址位于各项设施尚很不完善的新区。综合起来,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全体顾虑重重,全体羡慕留守的高三。
    新校不允许学生带手机,宿舍也无电源插座,教室更杜绝充电,理由是避免学生利用手机玩游戏偷菜。我却不以为然,除此之外,还可断了电褥子、“热得快(一种开水加热棒)”、MP3P4一切电子产品用电。谁能说学校的目的很单纯?
 
    十月七日,新学校现场壮观得很,各种大小车辆把校门外围堵了个水泄不通。我并无闲情留意校园景致,身边人流大包小裹手提肩扛,逃荒的凄凉感倒是油然而生。
    临行前,我这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犹豫再三,还是让儿子带上了手机。后来证明,我的决策该有多么英明——到校才知寝室插卡电话尚未到位。
    儿子看起来还比较开心,与遇到的同学兴奋的打招呼,有的还搂脖抱肩,我想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鲜感,一段适应之后,天知道。儿子的寝室在二楼,窗边下一铺,我和老先生收拾床铺的工夫,他就撒野没了踪影,找同学玩去了。
    有细心的家长统计过,每层楼一百多学生,共用一间两行水池、十来个蹲位的卫生间。早晚百十号孩子一起洗涮,定跟冲锋陷阵似的。热水器的水龙头只有五个,且与下面台子的间距根本放不下暖瓶,只能手提并倾斜一定角度打水,力气小的女生一只手根本拎不动。再则,现下有谁家还用这个?应该有些孩子从未见过所谓暖瓶吧?果不其然,七日当晚,烫伤六个学生,暖瓶爆掉若干。
    紧接着,问题层出不穷。有些学生在家时几乎天天洗澡,而在新校连私处的简单清洗都不可能;晚上打呼的磨牙的放屁的讲梦话的,搅得同寝学生夜不能寐;食堂面积紧张,大批学生下课便百米赛跑,跟抢饭似的蜂拥。没两天,很多学生或说是家长受不了了,退宿改走读。
 
    五天六夜,真的很短暂,真的有些“喜感”。
    儿子每天晚自习后,都躲在宿舍里给家里打电话。
    第一夜,彻夜未眠,儿子换地方就睡不着。这比我自己不睡还令人难受。可怜的儿子,就是熬心血呢,本来就瘦。
    第二夜,睡着了,但不够踏实。听见我欣慰的语气,儿子骄傲道:“我适应能力强!”但起得早了,五点就眼睛圆睁,在家六点半还得我提供叫醒服务呢。学校超市里居然没有水果,可怜的儿子,这种日子怎么过。
    第三夜,几乎一直在听我磨叨,好好吃饭,荤素搭配,不能凭自己喜好,有营养的要多吃,多喝热水,冷了加衣服,一天一换袜子,两天一换内裤,三天一换衬衣……
    第四夜,诉被子不够长,脚总露出来。在家儿子盖双人被,又长又宽,他一样把被子拽到露脚,何况单人被了(是日,我去商场买了一条两米长的珊瑚绒毯,预备给他压脚用)。
    第五夜,儿子明显心不在焉,边吃东西边“嗯啊”应付。我问:“怎么光听我的你不说?”儿子口齿不清地回答:“我听你说就行了。”晕,新鲜劲过去了,不爱讲话的老毛病又犯了。校规不许在寝室吃东西,儿子在内的六个孩子一天没落地吃东吃西,就如规定不让带手机,儿子也一天没拉地在电话里跟我汇东报西。
    第六夜,晚九点半下课,九点三十五电话就到了。我刚问:“今天怎么这么早?”儿子情绪不对头的话音就冲了过来:“我要退宿!”啊?我的小祖宗,发生什么了?


    原来,学校决定,走读生提前到八点五十放学,住校生加一节从九点到十点的晚自习。学生们闻言,当场即群情激忿,集体要求退宿。
    在学生们来看,晚自习等同小肩膀上的枷锁,用儿子他们的话:憋我们一天了,晚上还加课,老子不干了!住校本来就是件不情愿事儿,这不等过适应期,再加课,换谁也要恼。现在的独苗,可不比当年,那真是温室的花朵,娇生惯养,绝对缺乏刻苦拼搏精神。
    其实送儿子去新区那晚,我就后悔了,千般惦记万般无奈。正好,加晚课导致的结果正遂我愿。只是,老先生不无担忧:“以后我就要辛苦了,每天接送绝对是个艰巨的考验!”我对这场持久战的可行性完全有思想准备——那是不可能的——以老先生的工作时间,天天接送儿子根本不现实。“接送不了时候就让他乘通勤车吧。”老先生当即反对:“那能行么,来回路上耽搁时间太长了!”
 
    接儿子和行李回来的那晚,三个人脸上都展露出笑容,含意却完全不同。儿子是欣慰了,有他进自己房间的第一句话为证:“还是家里好哇!”我和老先生笑的是这个折腾劲儿,耗掉长假及人力物力财力,只换来儿子五天六夜的住校时光。
    用我妈的话讲:就当为上大学做了一次演习。
    那张清单,我没舍得丢,过些日子,冬季一到,儿子还要照单再折腾回去呢。
 

 

 

标题是否有些大片的风范?嘎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春秋笔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