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说“不偷不抢的二奶有什么错”?

(2010-06-29 17:06:57)
标签:

曾子墨

二奶

不偷不抢

有什么错

谈很多次恋爱

到底想要什么

文化

分类: 【名博映像。】

    曾子墨辣评:

     ◆一个不偷不抢的二奶有什么错呢?谈很多次恋爱的女人又有什么可耻呢?

    ◆我建议每个人都尽可能多恋爱。多谈恋爱才会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等到走入婚姻的时候,才有可能更稳定,更明确地认识到彼此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恋爱是一个人生活经历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果没有经历死去活来或者惊心动魄的爱情,特别遗憾,远比没有婚姻的遗憾大得多。

 
    大概两年前,曾读过一篇对曾子墨的专访,当时极钦佩她小小年纪已拥有如此辉煌的履历。端详好一阵,曾同学漂亮肯定算不上,尤其那两片有一定厚度兼上翘的嘴唇,没有面相上的灵气感,清汤长发小女子,时常因节目风格着沉色西装,竟然有着寻常人不达的阅历和聪慧才智。
    要说名人一定要敢怒敢言才瞩目,曾同学也没脱离这套路。不知道“二奶”这个贬义的称呼,在曾同学心目中真如她所言值得颂扬,还是为搏出位制造话端。但不可否认,曾同学这一拳真的重击了我对她的青睐。
    曾子墨言:不说假话,尽力说真话。
  是呢,这的确需要莫大的勇气。
 
    女人如果活出曾子墨的样儿,当然也可以如她做个“直接的人”,有绝对资本。换作我,我想直接也全无“傲骨”,我“在意”的太多,怕惹恼上头给我穿34码小皮鞋;我肯定不具备曾同学那样的高学历高收入和大睿智,无权无势无背景;我得顾忌言行甚至三思五思还不得行,我不能有一说一直言不讳,人小力单怕风大煽了舌头;虽然我也一国家公仆,代表国家强制执行机关的一小块儿脸面,可我还有未成年孩儿要养,更不能给繁碌的先生添乱;再则,我就是壮胆说了大话,领导百分之一千要找我谈话,不让我大会上检讨,也得回家反省十天半拉月。
    曾同学的所谓道理,能理解的层面是,受西方文化影响颇深,思想开通开明开放。要说不能理解,就是大话讲得忘了场合,中国千百年来认定的明媒正娶即便在未来百十来年也不会把旁门左道的“二奶”视如己出。
 
    名人说话张狂,有资本,也是被自己被社会惯的,反正不打不杀不抢不犯法,憋心里郁闷,赚人气摄眼球,好处多多。也许“二奶”论确是曾同学的真实想法,也许宣扬之前还经过了她先生黎辉的首肯。
    只是这话怎么也不象个70后讲的,我和曾同学只相差整一岁,可观念差距咋就这么大呢?反推,琢磨着有两种可能性:
    一,曾同学婚前曾谈过“很多次恋爱”,而且不排除与已婚男人的恋爱,并从体味到了“谈很多次恋爱”的美好,终于总结出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这是一种绝对“先进”的婚恋思想,甚至是对人类几千年观念的切割,让我们直眉愣眼,怎么巴叽嘴也没品出好味道。
    二,曾同学憧憬这种“二奶”生涯,为自己未能有所实践而悔恨而倡议,呼吁姐妹们有样学样,别放掉大好机会,人生苦短,时不再来。
    这个世界最不缺乏的就是惟恐天下不乱之人,而且脑壳够硬,抗击打能力超强——我不是没机会了么,还有后来人,你们一定要跟进,享受一下,感悟一下。
 
    2010年中国新婚姻法第三条明确规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除非,曾同学所言的“二奶”论,只精神,没实质。
    可能么?
    很多事情,想是一回事,说出来是另一回事。从古到今,旦凡名人,不乏偏激思想,也许寻常百姓也有,只因其极度缺乏舆论号召力,才不显山露水。
    名人是耐不住寂寞的一伙儿,跳出来的方式中无实质伤害行为的最立竿见影的,就是与常理相驳的言论,完全不顾忌多年来树立的美好形象。
    是无料可爆了?管不住嘴了?还是受了什么刺激?
 
    曾子墨答《南方人物周刊》问时总结:这个世界是多元化的,我们能够发出与政府不一样的声音。
 
    人物周刊:你幸福吗?有没有什么不安?你现在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曾子墨:我个人工作、生活方面,很幸福,没有什么不安和担忧。更多的是对身边大的环境的担心。第一个是环境污染等……还有一个就是关于中国本身的发展……

    写了半天,我忽然不想别的了,就想,如果曾同学的先生黎辉也觅个“二奶”出来,她该如何对待?和平共处?缄默不语?继续“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还是反戈一击维护婚姻应有的法律效力?
    至少可以肯定的是,相对于她的家庭,如果有了“二奶”的存在,绝对不会让她“很幸福”。
 
  


    作为主持人,曾子墨的履历堪称完美:1991年保送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国际金融;1992年赴美留学;1996年以最高荣誉毕业于美国达特茅斯大学,毕业后加入国际著名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先后在纽约总部及香港分公司参与完成超过700亿美元的企业收购及公司上市项目;2001年底加入凤凰卫视担任财经节目主持人至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