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书讯 林馥娜:我带着辽阔的悲喜
书名:《我带着辽阔的悲喜》
作者:林馥娜
开本:32开
定价:30.00元
出版发行:阳光出版社
版次:2016年12月
第1版
书号:ISBN
978-7-5525-3339-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315841号
名家简评:
吉狄马加(著名诗人):
林馥娜用女性的敏锐让修辞在诗中把深刻的内涵表达出来,即如是诗中的隐喻运用也非常贴切,让阅读者能在瞬间的阅读中感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内容。关注现实,关注生活是林馥娜诗歌里一个沉重的主题,她的表现冷静得让人惊讶。用朴素的语言把一种沉重轻轻地掂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头。怜悯、伤痛、悲愤甚至嘲讽批判的意蕴充满了字里行间,但又表现得不露声色,象一个历尽沧桑又深藏不露的老者,正是这种镇定和冷静的叙述方式让她的文字有了质感,有了力度和强度。
谢有顺(著名批评家):
因着当下的诗歌日益成为一种纸上的技艺、写作也正在成为一种养病的方式,通过诗歌,已经很难再唤醒人们对于生活和灵魂的信任。但我喜欢读林馥娜的诗,因为她的诗,是把一个真实的世界给人,把人心的温暖给人。她的写作,是用一种人性钻探另一种人性,用一个灵魂把另一个灵魂卷走。进入她那简明而沉着的语词世界,你会发现,生活即便灰暗,充满渣滓,我们依然有理由对现实和未来深怀信心——这就是诗歌中人性的力量。有人说,人性是铁,诗是钢,而林馥娜正是以诗歌写作的方式,展示出了自己坚硬的生存锋芒。她的写作,并非自我装饰和无病呻吟,相反,她是在用诗歌来修补自己生命中的残缺和软弱,并以此来扩大自己的胸襟以及她对苦难世界的同情。
黄礼孩(著名诗人):
林馥娜的诗歌囊括着多姿的面孔、多元的触角和丰沛的情感,在物我转换之间寻找到优雅得体的姿态和精神的微光。在展示生活的热情和渴望之际,她的有所思内化为感性又细密的语言观照,在不紧不慢之处获得生命的喜悦和自我的觉醒。如果诗歌中蕴藏着真实和诱惑,那么一种介于现实与梦幻、记忆与想象之间的文本就有了蓬勃的呈现,林馥娜追寻的正是这样带着辽阔悲喜的诗歌境界。林馥娜的诗歌因为对生活范畴的把握、人物命运的深悟,从而在苍茫人世里获得了生命的律动和精神层面的回响。
阿松朗诵《清明》
诗三首
《清明》
约好在清明节,我们好好做一场爱
从早上到中午,再从中午到晚上
不给凄风留下一丝缝隙
不给苦雨疏漏半点空间
让做撇开经年的悲怆
让爱堵住疯长的墓草
摒蔽菊花台、白烛泪、英雄魂、故人影
覆盖脚步踩在泥泞上的嗞嗞声
这样的力度够不够,够不够
《当她老了》
成为门槛上一道风景的时候
过去与未来就隔着一条石槛
一生中的角色,已在八卦村过片
也曾做梦,在天上飞翔
做母亲,在地上耕耘
做女人,在匍匐与扬鞭中翻筋斗
而今,性别与身世已无关紧要
那些鱼贯而来的男男女女,各自带着小部分的她
似浮云掠过。沉默是永恒的留白
不问归去何处
自然即皈依。当肉体躺倒
竖着便是主,横着乃为禅
《爱丁堡的海》
鸥鸟盘旋的街道深处
有高悬的大海
它可像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
张开浪的鹰爪
或如埃舍尔的瀑布循环倾泻
但它在风笛的悠扬中敛住自己
就像量杯里带着刻度的鸡尾酒
——这“蓝色珊瑚礁”
静静地伏在福思湾
因为浮世的倏忽,旧物的朴素
还有我暴露给你的软弱
与你所愿记下的、侘寂的一切
林馥娜,著有《我带着辽阔的悲喜》《旷野淘馥》等诗歌、理论、散文集多部。作品发表、入选国内外刊物、选本,高考模拟试卷、CCTV-10“诗散作者及优秀作品”栏目。获首届国际潮人文学奖文学评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诗歌奖、广东省大沙田诗歌奖理论奖等多种奖项。广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