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莉:诗人的口袋装着自己的价值

(2013-08-16 10:31:09)
标签:

林馥娜论文

马莉

时针偏离了午后

文化

分类: 文艺批评

马莉:诗人的口袋装着自己的价值


◆马莉:诗人的口袋装着自己的价值

林馥娜

 

  一个诗人的审美理性,决定着其诗歌的走向。诗人马莉是有着自己坚定的审美理性的。她在长年的诗写生涯中,历经了诗坛山头林立、流派更迭的诸多风云,但她从不随波逐流,一直持守着优雅语言与高贵诗品的文化自觉。

  《时针偏离了午夜》这部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新诗集延续了马莉以往“金色十四行”的诗学符号,同时也浮动着她作为画家的水印。既是诗人也是画家的双重审美让她的许多篇幅具有一种描绘式的画面感与诗意的留白。比如(《孩子与鸟》,P5)、(《村童在柳树下玩耍》,P30)等。后面这首诗可说是马莉诗艺与诗意高度统一的精彩文本,全诗如下:

 

    《村童在柳树下玩耍》

 

    寂静从另一个星球传来

    寒风从另一个星球吹来

    白日的乡村像张翼的大鸟

    脸戴面具,闪烁着沉睡的死

    她坐在阳光下晒着太阳

    一年年坐着,身体的田园早已干枯

    椅子也长满回忆,她很老了,四肢形同枯骨

    我经过她面前,我问“你好吗”

    但她回答“我不认识你”

    去年冬天太阳慢慢远去,她坐在那里

    血流不动了,骨头也生长不出果实

    我从南方回来,她仍坐那里,垂下僵硬的手

    村童在柳树下玩耍,枝桠上的喜鹊飞来飞去

    转绕着她盘旋,她已经停止了睡眠

 

  根据这首诗的内在旋律,我把它划分为四节,即四、三、四、三的分段。第一节(即前4句)以虚笔勾勒了一个辽阔、亘古的乡村背景;第二节(第57句)以一个近景描绘了一个形容枯槁的老妇;第三节(第811句)则从面来到点上(这一节也可细分出两个分支,前两句落实到画面的一个点上,后两句以画外音的形式带出了时间的节点——去年冬天);最后一节又拉开了大画面“我从南方回来……”整首诗由虚入实,又从实到虚,以内心的情绪节奏配合画面的推进,形成了诗意紧凑的旋律。而尾节以虚构的笔法,使诗的张力达到了最大化,“她仍坐那里”其实她已不在那里,她坐的,是诗人记忆里的那个位置。因为“她已经停止了睡眠”,在“去年冬天”,她已经永生,而诗人以“村童在柳树下玩耍,枝桠上的喜鹊飞来飞去”为她营造了一个极乐的天堂。全诗读来令人揪心,但又分明感觉到一种诗意的美好,那是灵魂的安息与新生代生生不息的希望与喜悦。回头再看第一节“白日的乡村……沉睡的死”无疑是一个伏笔,诗人在这里暗指田园荒芜,也预示着后来的“停止了睡眠”,这时,我们可以悟出,“很老”的她就是在城市化过程中气数已尽的乡村,而田园荒芜的乡村也在诗人的笔下寄予了具有生态意义的“新农村”的希望。

  一个人如果能在漫长岁月中葆有一颗鲜活的诗心,那他/她必然还保留着孩子般的童真和乐于亲近万物之心。诗人马莉正是如此。无论是(《一只老鼠绕道而行》,P9)、(《一只大鼓》,P20)还是(《一只狗深刻地啃着骨头》,P23),无不以天真的视角进入叙述,并衍生出天然的诗意。在诗人眼里,众生平等当无贵贱,但是现实中总有事与愿违的情景,“凭什么要那样呢?主席的名字大一些/诗人的名字小一些。凭什么让诗人/服从主席,而主席不服从诗人”(《凭什么要那样呢》P48),这是一个敢于说出皇帝并没有穿新衣的孩子,这是一个葆持着童真的诗人。马莉说“诗人的口袋装着自己的价值”,那么读者朋友,请自己来掏取并享受品咂诗意的乐趣吧。

2013-08-15.广州.

马莉:诗人的口袋装着自己的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