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诗卡片

(2011-05-16 21:15:26)
标签:

林馥娜评论

诗歌写作

李少君

诗歌语言

教案

文化

分类: 文艺批评

读诗卡片
黛山拥粉屯,绿水绕金毡(2011.04.摄于江西)

《诗歌写作雏议》教案中“诗歌的语言特色”章节

 

(二)、语言的表意

也即语言的表面字义。比如月亮这个词,我们一看到它就知道是天上的那个月。

我曾与朋友谈起一个人的诗,朋友的观点是这些诗太实;而我的观点是太虚。同样的诗产生了两种背道而驰的看法,其实追究起来,双方都有道理,只是站的角度不同。这些诗都是属于描写精神层面的感受,且多是些爱情的挣扎,用了很多看来华丽、有气势的词来表达,感觉就是一个“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扭捏状态,这种诗看一首就等于看了全部,所以朋友说太实。而我的角度是从每首诗的表达内核上来分析,因其所表达的纯粹是虚无的意象,与生活没有一点直接的联系或间接的触发点,所以感觉没有落到生活的实处,偏向虚空。就像一件美丽的衣服挂在衣架上,是一种没有生机、没有血肉的美。

以下这首《雨中想你,犹如一首咏叹调》,我们从语言上来看,它们都是一些没有被赋予更多意象的表面字义,既不华丽、也没气势,但是正是这些平常的语言,当它被诗人与生活的触发点带动起来,它所形成的冲击力却远胜于那些诸如“时间之手”、“世界的眼睛”、“命运”、“时代的巨轮”之类的语言。高尔基说:一切出色的东西都是朴素的,他们之令人倾倒,正是由于自己的富有智慧的朴素。

 

《雨中想你,犹如一首咏叹调》

 李少君

 

午后的大雨中,我靠着想念你打发时间

我独坐窗口,面对南山

黛色染峭壁,青草沿低处往高坡

一直蔓延,人和车缓慢往下滑行

我抬头看青山,低头饮茶和想你

 

于是想把这种感觉告诉你

静静地敲着手机发短信:

坐在窗口看青山,唯一做的事情

就是想你……

你回信很快:闲着也是闲着

我读了一下午书,有些累了

我又写:说你还是说我

你呗,你说想我

我说你闲着也是闲着

我又气又笑,我抓狂,一阵乱敲:

X*d&……

 

雨点,也正敲打着窗玻璃和草地

 

生活的触发点有场景的触发,也即静态的联系;也有事件上的触发,也即动态的联系。诗歌的第一节就是一个生活的场景,这个场景是我们所熟悉的,诗人一开始用徐缓的叙述展开步入诗境的路径,接通了静态的联系,雨中的思念如水脉脉、雨中迷朦的景色如爱浑染。接着,以对话的在场感拉近了时空的远隔,以事件的触发展开了动态的联系,而诗的巧妙之处在于以网络语言“!X*d&……”入诗,这因“气急”而口吐“火星语”的图景使调皮轻快的心绪跃然其上。这些符号就像郑板桥《咏雪》诗中的“一片二片三四片”单独看来毫无意义,但是和整首诗融在一起,则产生了极大的张力。整个张力场宛如一首时而幽婉时而欢快的曲调,又如清茶一盏,涤人肺腑。

以“!X*d&……”入诗不但是一种创新,更重要的是,它让人自然而然地想象着键盘的跳跃、挑眉结舌的卡通表情,与此同时,雨点敲打窗玻璃的脆响、落入草地的润物细无声,呼应了物理与心理的律动。至此,一个雀跃的充满生机的欢愉气象已一气呵成。让人读后不禁轻叹:好一阙淋漓尽致的咏叹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