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散文淡香 |
分类: 众说馥娜 |
林间芬芳静静地飘
——林雨冷香散文赏析
文/风流才子
文/风流才子
林雨冷香的散文犹如她的名字——一棵并不起眼的小树执著地、静静地、从容地释放她天然的幽香。这种香淡淡的,却足以沁人心脾,让人回味无穷。
首先,我闻到的这股清香,来自林雨冷香散文语言的质朴。综观林雨冷香的散文,从语言的范畴来说,几乎找不到花里胡哨的东西。读她的散文,就像在听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故事的水面平静如镜,难见惊涛骇浪,甚至没有旋涡,然而,透过平静的水面,你能感受到一个不平凡的世界。比如《大妗》,文章一开头就写道:“大妗(大舅妈)已死去不知有多少年了,我却常常会想起她。”这样的语言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已经将读者紧紧地抓住——为什么大妗死去这么多年,“我”还会常常地想起她呢?于是,这篇文章你肯定会读下去。接下来,林雨冷香娓娓道来,自始至终以一种平静的语调向读者讲述一个看似平凡实际上当然不平凡的故事。一直到最后,到亮底牌的时候,语气仍然从容不迫:“后来,从妈妈口中,我才得知舅舅和大妗是被外婆和大妗的父母逼着结婚的,他们本来是表兄妹,两家人为了省去聘礼和嫁妆,硬把他们拉到一起来了!”读者读完这篇文章后,可能不会有大的震撼,但心灵深处的那种微微颤抖可能会比较持久。用一句夸张点的话来说,就该叫做余香绕梁,三日不绝了。遗憾的是,作者在这里用错了一个标点符号——“硬把他们拉到一起来了!”中的感叹号——如果把这个感叹号换成句号,我认为文章的韵味将大大不同。不是很老到的作者在写文章时生怕别人读不懂自己的感情,往往借用感叹号、省略号等感情色彩强烈的标点符号大肆渲染,希望借此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其实不必,也不然。读者的真正共鸣不会在口号中产生,而只会在文章的内容中。当然,一个标点符号也要拿来做文章,显然属于苛求。但林雨冷香是我的好朋友,她诚恳地请求我砸她,我就不客气了。
其次,我闻到的这股清香,来自林雨冷香散文中那浓浓的生活味。林雨冷香的散文,故事性普遍不强,而且大都取材于她身边的人和事,却莫名其妙地能拨动读者的心弦。《家有拙夫》就是这方面的代表。除了丢手机外,好像也并没有写多少丈夫的具体事情,可是,几乎每一个读者都能从这篇文章中感受到丈夫的可爱和“我”的表面愤怒内心欣慰。所以,我在读了这篇文章后,情不自禁地留下了这么一句话:“我看到了得意洋洋的林雨冷香。”从生活中截取最有意思的横断面,一一摆放在读者面前,让读者通过横断面去推想这段木头、这棵树,甚至这片森林,实在是一种很很高明的写法。当然,这种横断面需要非常熟悉生活才能提炼得出来,林雨冷香显然已经较好地把握了这一点。
林雨冷香观察生活细致,分析、领悟生活的能力也很强,这是她散文写作的最坚实的基础。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她对生活的描述和分析总是恰到好处,见好就收,并不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而刻意拔高或者夸张。在《顺流,逆流》(又名《一个白领的取舍》)中,作者讲述了一个万般无奈的故事。本来,这样的故事可以有很多议论的,也可以牵出很多情绪化的东西,但林雨冷香没有这样,她仍然以一种非常冷静的笔调客观地述说事情的本末。直到最后,作者的述说仍然平静:“在别人眼中,她依然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幸福女人。只是在某天的某一个瞬间,总会有一种尖锐的失落悄悄地剌痛心头。”由于把对生活的驾驭和对文字的驾驭有机地融合到了一起,就很容易在读者心灵深处激起圈圈涟漪。
再次,我闻到的这股清香,来自林雨冷香散文那特有的细腻。《母爱如丝》是一篇小散文,讲述的也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可是,由于作者的细腻描写,这件小事在作者的眼中被放得很大很大,母爱如同一股汩汩清泉在涌进作者心扉的同时也酣畅地流进了读者的心田。“哦,妈妈!你不惜跑到那个属于年青人的天地,不理别人异样的目光躲在角落里偷师,只是为了接近你那自以为羽翼丰满的女儿,为她绾一次你从前无数次抚摸过的发丝。而你的女儿是那么的懵懂无知,居然嫌弃你编织出来的一成不变,不知体会你如丝般纤细的母爱!现在女儿终于领会,一成不变的,是你爱女的情怀!”了解这个故事后,再读这段文字,读者很难无动于衷。
林雨冷香散文的这种细腻不仅表现在故事情节的细腻上,也表现在语言的细腻上。比如《水中月》的开头:“月光斜斜地洒过来,经过花草的切割,零零碎碎地跌落在阳台的地面上。”这种细腻的描写,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到了文章中所要描述的现场。
以质朴的语言描写细腻的生活,使得林雨冷香的散文在不动声色中散发出阵阵清香。因为是清香,徐徐地飘向读者,所以不会一下子把人熏倒。因为是清香,没有丝毫张扬的姿态,所以要细心的读者才能够感悟得到。一目十行、没有耐心的读者是享受不到林雨冷香散文的清香的。
林雨冷香的散文,我关注已久。在关注的过程中,我发现,不知道是怕文字太多还是什么原因,有时候,她会将散文匆匆忙忙地收尾,比如《大妗》的初稿。也有时候会硬生生地直奔主题,从而使本来真实的东西反而失去了真实感,比如《不要说你没时间》。这也说明作者在散文创作中还没有达到驾轻就熟的地步,仍然在探索中前进。从她收录在风流才子文学网中的十来篇散文看,质量也参差不齐,这种状况也叫人多少有点担忧。因为这些(我认为)不太成熟的文章在赶路上推出时,我立刻就进行了点评,这里就不再重复了。不过,从总体来讲,我看好林雨冷香的散文,如果她能够一如既往地以一颗淡定的心细致地观察生活,从容不迫地写作,只要假以时日,肯定能成大器。
“林间一木秀,雨过三分娇。冷风八面来,香韵万里飘。”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林雨冷香时急就的一首打油诗。今天,我仍然希望林雨冷香的散文能够像林间秀木一样不停地释放芬芳,让人间温馨伴随她键盘的敲打,香飘万里。
前一篇:《批评与诗写》(组诗之三)◆薇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