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艺批评 |
琳瑶摄影
◆“沉”思(代后记)
收到一份样刊,看到自己一首诗的“沉”字,忽如“投石冲开水底天”般,当即决定把准备出版的诗集定名为《沉》,把想法告知一设计师朋友,平时看来像个正经不起来的小孩一样的朋友,回了个信:“好,这名字好比一份难以忘怀的回忆”,不禁莞尔。能使不同的人看了产生不同的想像,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虽然只是一个字,却有无限大的内涵与外延。
沉,可以是过去式的,比如历史的沉积、沉疴;可以是现在进行时的沉迷、沉醉;也可以是将来时的,比如如墨入水式的沉淀、沉没。那么,是什么东西、事物已沉、在沉、将沉,更是有无穷大的想像空间。而我对于诗歌写作的要求,也恰如此书名,简单明晰的题材,复杂多重的诗意,由意的多重性而产生象的宏大,也即张力的丰满。
沉静,却是一种时点式的状态,我在写诗、爱人、工作、过世俗生活,某一时点我是静止的,下一时点就是动荡的,也可能是既动也静的,比如身体静止着,思绪却走得很远。在这个加速度的时代,诗歌使我能够随时静下来,沉积内心的欢乐。
心灵的吟唱能勾起人们的情感,而生活的场景或事件会让人置身其中,也更容易让人从中感受到事件里面的有关良知、爱、尊严、理想、平等的存在等诗歌精神。有人说,诗歌的极致便是趋向于神性,是永远的彼岸。而我要说,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遇见神,他就在我们身边、心中,神其实就是我们心目中用以自律、用以宽慰、用以提升灵魂的个人宗教。
人有时就在神性和人性,甚至是鬼性中穿梭!而诗歌是让我们规避鬼性,还原人性,趋向神性介体。通过诗歌不断的批判与构建,让灵魂也随着对诗歌精神的守护而趋向澄明、辽阔的境地。
本书收入的是本人自2003年开始现代诗创作以来至2006年2月止的部分诗歌及评论、札记,谨以此作为向关注及爱护着我的师、友、亲人们的汇报和致礼——感谢你!你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