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与文学”发言稿

(2006-01-05 13:11:53)
标签:

林雨博客

分类: 文艺批评
◆“网络与文学”发言稿
*林馥娜

  从触网的第一天开始,我首先进入的就是文学社区,当时去的是古体诗论坛,从与网友吟对一些风花雪月的诗开始,到后来开办自己的文学网站,至现在涉足一刀网,无不与这两者紧密相联,所以对我来说,网络与文学是联结在一起的,但两者又有质的不同,网络只是作为一种工具或者媒体存在,而文学是人类的精神结晶,这种工具对于文学来说,有什么作用,长处在那,短处何在?这是我所要说的问题,下面简单归纳为如下四点:

  1、网络为文学刊物的采稿、作者的投稿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采稿者不必花时间在文字录入上,投稿者也省去了邮寄的环节,全球化的稿件交流也因此而畅通无阻。像一刀网的一刊一报和《南方诗报》《蓝风》诗刊就利用了网络的便捷,从创刊起一直采用无纸化组稿,现在《南方诗报》也已在一刀网开设了论坛,以后的采稿会更加方便,而编、投、读三者之间的沟通会更加具有即时性。

  2、如何让诗歌走向大众一直是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网络的无疆界与沟通的无障碍便是一个良好平台,一个有明确主题的论坛会形成一个“场”,使人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其中。从即时议论与迅速回馈中,我们的思想可以得到有效的碰撞。就像露天吧近期的《墓志铭》同题诗创作,也许我们平时会因为生命的可贵而没去轻易揭开它的面纱,但是通过这次事件,由一到十至百,网友们不断加入创作。我们从过去、现在、未来思考了不同时段对死亡对生活持有或者可能持有的态度,这个过程对于诗作者本人我想是有意义的。
另外,关于“为何新诗无法成熟”的现场讨论,也是别的文学形式所不能代替的,它兼顾了谈话的宽松性和文字的直接观感(如果是座谈会,可能会因为话中含有方言的影响与听者的疏忽而领会不清其意,有些研讨会的发言稿就出现说时是这个意思,等到纸媒发表出来时,却是完全相反的表达)。

  3、网络的氛围轻松、自由,对于作品的评弹也相对公平、多面,我们可以“就事论事”不顾权威,可以“只认作品不认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为话语权、审美偏差等而造成的单一化,再配以民刊的出版和原始途径的传播,网络便成为开拓“百花齐放”文学前景的一个合适土壤。

  4、如果要说网络造成的缺点,我认为就是人在网络中,会因为大量的信息轰炸与即时氛围而引起浮躁情绪,反映在作品上就是快餐式与表面化,这点需要各人去做一个适度的自我调整,凡事总是有利有弊,就看各人如何去处理了。

文章引用自:原创

文章引用自: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